[实用新型]燃油管路预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2154.2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0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曹西朴;王少黎;李敏;黄叶明;蔡圣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管路 预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管路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寒冷地区,营运客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冻油、启动困难等种种情况。另长途客车班线跨度大,或多或少都会在寒冷地区运行。且客车大都采用柴油作为燃料,柴油易结冻凝固。柴油、机油冻住以后,车辆极难进行正常快速的启动,严重的影响了车辆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运营效率。燃油在凝固、低温状态下,也会影响其在燃烧室里的充分燃烧,一方面会影响车辆的动力性,另一方面会造成污染排放的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管路预热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燃油管路预热系统,包括电热吸油管、粗滤滤清器、滤芯加热圈和精滤滤清器;
所述电热吸油管的吸油管插入油箱内部,电热吸油管上安装有接插件;
所述电热吸油管通过输油管接在粗滤滤清器上,粗滤滤清器通过输油管接在精滤滤清器上;所述粗滤滤清器、精滤滤清器上均安装有滤芯加热圈,滤芯加热圈的滤芯加热器上带有滤芯接插件。
所述电热吸油管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法兰上,法兰安装在油箱上。
所述电热吸油管通过旋转接头接在输油管,输油管上装有油管加热圈,油管加热圈的油管加热圈圈体箍在油管管体上,油管加热圈的油管加热器连接有油管接插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油箱、油管、滤清器等低压油路进行加热,清除燃油结冰挂腊的现象,使得燃油在进入发动机喷油嘴之前具有一定的温度,保证发动机的正常供油;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改善燃油喷雾的质量,使得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优化了发动机的运行条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油管路预热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吸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加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油管及油管加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中标示:1-电热吸油管,11-安装板,12-吸油管,13-接插件,2-法兰,3-输油管,31-油管管体,32-旋转接头,4-粗滤滤清器,5-滤芯加热圈,51-箍带,52-滤芯加热圈圈体,53-滤芯接插件,6-油管加热圈,61-油管加热圈圈体,62-油管接插件,7-精滤滤清器,8-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燃油管路预热系统,参见图1,包括电热吸油管1、法兰2、输油管3、粗滤滤清器4、滤芯加热圈5、油管加热圈6、精滤滤清器7和油箱8;
其中,电热吸油管1通过安装板11安装在法兰2上,法兰2安装在油箱8上;吸油管12一端插入油箱8内部以吸出燃油,如图2所示,吸油管12上设有过滤及加热装置;电热吸油管1上安装有接插件13,接插件13接入整车电路为吸油管12供电;
如图4和图5所示,电热吸油管1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32接在输油管3的油管管体31一端上,输油管3上装有油管加热圈6,油管加热圈6的油管加热圈圈体61箍在油管管体31上,油管加热器接有油管接插件62,油管接插件62为油管加热圈6供电;
输油管3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32接在粗滤滤清器4一端上,粗滤滤清器4上安装有滤芯加热圈5,如图3所示,滤芯加热圈5通过箍带51将滤芯加热圈圈体52箍紧在粗滤滤清器4罐体上,滤芯加热器带有滤芯接插件53,滤芯接插件53获得电能从而对滤清器罐体进行加热;
粗滤滤清器4另一端通过输油管3接在精滤滤清器7一端上,精滤滤清器7上安装有滤芯加热圈5,滤芯加热圈5通过箍带51将滤芯加热圈圈体52箍紧在精滤滤清器7罐体上,滤芯加热器带有滤芯接插件53,滤芯接插件53获得电能从而对滤清器罐体进行加热;
精滤滤清器7另一端通过输油管3喷油嘴喷入燃烧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21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粒滚筒自动焊接卡具
- 下一篇:身份识别装置及身份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