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管尾料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1866.2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楚永强;孔阳;戴力;王林;申丑兵;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14;F16K27/04;E04G2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管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泵车泵管用阀门,尤其涉及一种泵管尾料控制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屋建筑施工,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等大型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作业俨然成为了国内行业内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主流形式。并且超高层墙柱采用高标号,梁板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十分普遍,标号相差等级高达5-6个级别(一般超高层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梁板为C35),浇筑移动泵管过程因管内尾料放净时间达3-5分钟,另柱混凝土浇筑需分层浇筑,来回在各柱之间频繁移动泵管,操作过程难以控制泵管尾料放净后移动泵管,因此导致串标号浇筑情况较为严重,串标号浇筑且相差等级高极易导致梁板产生裂缝,色差明显,表观质量差,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
传统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工人对泵管尾部采用编织袋堵住泵管尾部移动泵管,此方法操作危险系数大,无法有效堵住尾料释放;
方法二、及时将洒在板面的高标号混凝土人工清理,此方法由于板筋绑扎完成清理难度大,清理难以到位,清理后仍然有水泥浆,若未采用水冲洗,水泥浆体易干燥,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起皮”现象,混凝土成型效果不理想,耗时耗工。
方法三、将泵管行走路线铺设模板,让尾料洒在模板上,及时清理,此方法的缺点在于增加人工投入,铺设及搬运模板工程量大,控制效果不佳,现场执行难度大。
这些传统方法皆不利于材料的节约和文明施工,不能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达到质量最佳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及时输出或封堵尾料,并且通用性好、操作便捷、结构简单的泵管尾料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泵管尾料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控制阀体内物料通道开、闭的活动板,所述阀体包括泵管连接段和尾料输出段,两段通过连接筋连为一体、两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活动板的厚度,活动板能在两段之间的间隙内移动以控制物料通道的开、闭。
为了提高尾料输送的稳定性和提高与泵管的连接可靠性,使所述泵管连接段和尾料输出段为同轴布置且内、外径均相等的钢管,泵管连接段的外端设有用于固定泵管连接卡箍的凹槽口。
所述活动板为矩形板,活动板的一端设有半径等于泵管连接段内径的通孔,另一端为面积大于泵管连接段内孔面积的实体。
为了提高活动板运动的稳定性,使所述连接筋为沿阀体轴向布置的圆钢,连接筋的一端满焊于所述泵管连接段外、另一端满焊于尾料输出端外,连接筋的中部向外折弯形成圆弧段。
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使所述连接筋有关于阀体轴向中心面对称布置的两组,每组连接筋有关于阀体轴向中心面对称布置的两个。
为了保证活动板运动到位,在所述阀体外沿轴向设有限位筋,所述活动板的通孔的孔壁上对应限位筋位置处设有相应的卡槽。
所述限位筋位于两组连接筋之间的圆弧的中点位置处。
为了增加适用范围和延长使用寿命,在所述泵管连接段、尾料输出段、活动板、连接筋和限位筋外均涂有防锈层。
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和活动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阀体包括泵管连接段和尾料输出段,通过控制活动板在两段之间的移动即可实现物料通道的开、闭,使用过程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简便,使用简单,重复利用率高,经久耐用的优点,能够有效控制由于移动泵管而导致的串标号浇筑问题的产生,极大程度的解决了不同标号混凝土混浇导致的梁板开裂、色差明显、表观质量差等问题,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示序号:
1—阀体、2—活动板、3—连接筋、4—限位筋、11—泵管连接段、12—尾料输出段、21—通孔、22—卡槽、111—凹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泵管尾料控制阀,包括阀体1、活动板2、连接筋3和限位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1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管道流量调节结构
- 下一篇:气动真空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