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化床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1619.2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9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邹同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广弘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6 | 分类号: | B01J2/16;F22D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化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燃气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等生产领域,为大量的工业生产过程提供所需热量。然而,在流化床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热量利用率低,排放余热温度过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城市大气质量日益恶化的问题越发突出。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蒸汽加热向流化床内鼓入空气,利用热空气将粉末状的物料变成颗粒状,蒸汽加热空气后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排放,流化床工艺后的热空气经除尘后直接排放,另外,流化床及除尘设备外表面无保温措施。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热空气的余热没有完全利用,蒸汽加热空气后产生的冷凝水热能没有利用,设备表现的热损失较大,不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流化床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将热空气及冷凝水的热能回收合理加以利用,并减少工艺设备表面的热损耗,余热回收效果明显,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流化床余热回收系统,包含有依次相连的第一风机、加热器、流化床、分离器、除尘器和第二风机,还包含有冷凝水罐、水泵、第一预热器和第二预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蒸汽对第一风机鼓入流化床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第一预热器和第二预热器依次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预热器还分别与所述除尘器的出口、所述第二风机的入口相连;所述加热器的冷凝水出口与所述冷凝水罐的入口相连,所述冷凝水罐的出口依次与所述水泵、第二预热器相连,所述冷凝水罐用于收集所述加热器换热过程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第一预热器、第二预热器分别利用余热对鼓入流化床的空气进行预加热。
现有流化床工艺中蒸汽加热空气后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排放,以及排出的热空气经除尘后直接排放,余热未有效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具体为利用增加的第一预热器和第二预热器对鼓入流化床的空气在所述加热器加热前进行两级预加热:首先,利用所述除尘器排放的尾气余热对通过所述第一预热器的空气进行一级预加热,换热后的尾气通过第二风机,再排放到空气中;随后,经过一级预加热的空气再通过所述第二预热器处,利用所述冷凝水罐储存的水余热对通过的空气进行二级预加热,换热后的冷凝水可回收再利用,例如送至锅炉房的补水箱,用作锅炉补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热空气及冷凝水的热能回收并合理加以利用,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
优选地,所述水泵为离心泵。
优选地,所述流化床及除尘器的外壁由内向外依次包裹有保温材料、不锈钢板。
优选地,所述保温材料以二氧化硅为基材、以无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导热系数为0.015~0.018 W/(m·℃)。该保温材料是根据超微孔隔热原理、采用氧化硅固体气相技术、利用无碱玻璃纤维增强而制成的一种高性能隔热材料,大大优于传统岩棉、硅酸铝等传统保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分离器为旋风分离器。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为脉冲布袋除尘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预热器的冷凝水出口还与一补水箱相连,可用作锅炉补水。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热器位于所述除尘器的、所述第二风机之间的管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流化床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常规设备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并对其加以回收利用,减少蒸汽等能源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对设备表面进行保温,在达到相同保温效果的前提下所需要的保温材料厚度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化床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风机;2、加热器;3、流化床;4、分离器;5、除尘器;6、第二风机;7、冷凝水罐;8、水泵;9、第一预热器;10、第二预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广弘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广弘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1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芪愈创汤
- 下一篇:一种妇科保健养颜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