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1095.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9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捷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林波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笔电、平板、掌上电脑行业追求轻、薄、短、小,而CPU处理器朝向高速、高功率的方向发展趋势。然而电子元件性能不断提升过程中其发热量不断再聚集,为解决将其热量散发,故采用铜编织导热管将其热量传入冷凝端散热。
铜编织热管内部是由铜丝线编织不同目数经高温烧结后形成多孔系吸液毛细结构组成,热管内部真空状态,管壁内黏贴有铜编织网毛细结构与工作介质液体起回流、蒸发端与冷凝端循环至两端温度相等、等稳性、传热效果好。但是,现有的热管的编织毛细结构通常是纵横垂直交错编织,热传导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结构,热传导效率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结构,包括:管体、及设置于所述管体的内壁的一吸芯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芯毛细结构包括网状编织形成的第一毛细部、及纤维束,所述纤维束沿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穿过所述第一毛细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纤维毛细部,所述纤维毛细部由多根纤维束集结而成;所述第一毛细部环绕包覆所述纤维毛细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一毛细部之间设置有网状编织形成的第二毛细部,所述第二毛细部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一毛细部的编织密度。
其中,所述第一毛细部及所述第二毛细部均为铜线编织制成。
其中,所述纤维束为铜线材质的纤维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束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铜线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管结构,包括管体及细心毛细结构,吸芯毛细结构包括网状编织形成的第一毛细部及纤维束,通过纤维束沿管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穿过第一毛细部设置,从而提高了热管的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热传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一种热管结构的吸芯毛细结构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一种热管结构的吸芯毛细结构的实施方式之二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第一毛细部;3-纤维束;4-纤维毛细部;5-第二毛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热管结构,包括:管体1、及设置于管体1的内壁的一吸芯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吸芯毛细结构包括网状编织形成的第一毛细部2、及纤维束3,纤维束3沿管体1的中心轴线方向穿过第一毛细部2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管结构,烧结后,第一毛细部2与管体的内部粘接,由于纤维束3沿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穿过第一毛细部2设置,因此提高了热管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热传导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纤维毛细部4,纤维毛细部4由多根纤维束3集结而成;第一毛细部2环绕包覆纤维毛细部4设置。通过纤维毛细部4进一步提高热管的毛细传输效果;另外,通过第一毛细部2将纤维毛细部4的多根纤维束压紧,形成较为密实的结构,从而使各纤维束3之间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管体1与第一毛细部2之间设置有网状编织形成的第二毛细部5,第二毛细部5的编织密度小于第一毛细部2的编织密度。通过第一毛细部2与第二毛细部5之间形成的编织密度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毛细传输效果,有利于提升热管的传热性能。
其中,第一毛细部2及第二毛细部5均为铜线编织制成。纤维束3为铜线材质的纤维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纤维束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铜线的外径。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捷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捷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1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烟气除尘用空气冷却装置
- 下一篇:谷电电磁加热固体储能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