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输氧气管切开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31088.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8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氧 气管 切开 插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器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输氧气的气管切开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插管是一种用于病人气管切开后的人工气道,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病人有自主呼吸,无需控制呼吸,只需保留气管切开插管并且给氧的情况下,给氧操作不便,现行通常的给氧方法,一种是将输氧管的输出端直接插入气管切开插管内,然后用胶布固定,但缺陷是如果插入过深,由于输氧管的输出端体积较大而气管切开插管内径较小,容易导致气管切开插管的梗阻,如果插入过浅,易致氧气外泄;另一种方法是将输氧管较粗的输出端剪除,然后将较细的输氧管道插入气管切开插管内,用胶布固定,但缺陷是操作繁琐,并且都存在固定不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气管切开插管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输氧气管切开插管,该气管切开插管既可以保障充分输氧又可以方便接入氧气,在病人有自主呼吸,无需控制呼吸,需要保留气管切开插管并且给氧的情况下,只需外接氧气即可输氧,使用方便快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输氧气管切开插管,包括气管切开插管本体,所述气管切开插管本体包括导气管管体、翼缘和接头,所述翼缘与导气管管体的进气口端连接,所述接头的基部与翼缘的表面固定连接并与导气管管体内部的导气通道连通,所述导气管管体的出气口端为前端,连接有所述翼缘和接头的导气管管体的进气口端为末端,所述接头的基部下方的外侧缘固定有外氧气管,所述外氧气管上固定连接有氧气硬接头,所述氧气硬接头外接有氧气软管,所述氧气软管的末端设有接收氧气的氧气接口,所述外氧气管经接头的基部进入导气管管体内并向前端方向沿导气管管体内壁分别连接有左内氧气管和右内氧气管,所述左内氧气管和右内氧气管分别固定于导气管管体的内壁,所述左内氧气管在导气管管体内壁接近前端处开设有左出气口,所述右内氧气管在导气管管体内壁接近前端处开设有右出气口。
进一步,所述接头的基部下方的外侧缘还固定有充气硬接头,所述充气硬接头外接有外充气管,所述外充气管经指示球囊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充气硬接头经接头的基部进入导气管管体内并向前端方向沿导气管管体内壁连接有内充气管,所述内充气管固定于导气管管体内壁,所述内充气管在导气管管体内壁接近前端处开设有出气口,在所述出气口处对应的导气管管体表面还套设有套囊。
进一步,所述氧气硬接头与外氧气管连接并位于外氧气管的正中位置。
进一步,所述左内氧气管和右内氧气管的内径为2~3毫米。
进一步,所述左内氧气管和右内氧气管的走向与所述导气管管体的轴向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输氧气管切开插管,包括有气管切开插管本体,气管切开插管本体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末端,在末端接头的基部下方的外侧缘固定有外氧气管,不占用导气通道的内部空间,在外氧气管经接头的基部进入导气管管体内并向前端方向沿导气管管体内壁连接有左内氧气管和右内氧气管,即在导气管管体内壁牢固设有两条内氧气管,因而可防止在一条内氧气管堵塞的情况下,另一条内氧气管仍可正常供氧,且左右内氧气管分别在导气管管体内壁接近前端处开设有左右出气口,即左右出气口靠近前端开口有利于充气供氧。因此,将本申请提供的可输氧气管切开插管应用于临床中,特别是在病人有自主呼吸,无需控制呼吸,需要保留气管切开插管并且给氧的情况下,只需外接氧气即可输氧,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输氧气管切开插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气管管体;11、前端;12、末端;13、充气硬接头;14、外充气管;15、指示球囊;16、单向阀;17、内充气管;171、出气口;18、套囊;2、翼缘;3、接头;31、基部;4、外氧气管;5、氧气硬接头;6、氧气软管;7、氧气接口;8、左内氧气管;81、左出气口;9、右内氧气管;91、右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310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管切管固定带
- 下一篇:脚踏式多功能呼吸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