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连续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9718.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6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芳;李定坤;周安润;杨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1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生红球藻 规模化 培养 连续 供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连续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雨生红球藻又称做湖生红球藻或湖生血球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绿藻,属于团藻目,红球藻科。这种藻在适宜它生长的条件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前,雨生红球藻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因此,利用这种微藻提取虾青素(亚临界生物技术)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天然虾青素生产的研究热点。因此,近年来雨生红球藻的人工养殖也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雨生红球藻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在进行人工规模化培养时,必须向培养液中连续不断的提供二氧化碳。然而,现有技术往往是再用传统水产养殖行业使用的供气系统,但该供气系统只能够提供空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难满足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需求。另外,现有供气系统排出的气体与培养液接触时间较短,无法使其中的二氧化碳充分溶于培养液,因此供气效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培养液二氧化碳含量的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连续供气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连续供气系统,包括风机、供气管路,液态c储罐以及供气喷嘴;所述供气管路一端与风机出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雨生红球藻培养槽内,所述供气喷嘴安装在雨生红球藻培养槽内的供气管路上;所述液态c储罐通过一文丘里管连接在供气管路上;所述文丘里管下游的供气管路上串联有一预热罐,所述预热罐的灌壁上设有电加热装置。
所述雨生红球藻培养槽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交错安装在在雨生红球藻培养槽的两侧槽壁上,隔板一端与雨生红球藻培养槽的槽壁固接,另一端悬伸设置,且该悬伸端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雨生红球藻培养槽内的供气管路沿雨生红球藻培养槽的长度方向布设在最下层隔板的下方。
所述预热罐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交错间隔设置在预热罐的内壁上,使预热罐内壁形成连续的波浪形气流通道,预热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该气流通道的两端。
所述供气喷嘴沿雨生红球藻培养槽内的供气管路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且供气喷嘴安装在供气管路的下侧管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气体通入培养液,能够大幅度提高培养液的二氧化碳含量,另外在供气管路上设置了预热管,避免气化后的低温二氧化碳降低培养温度,从而影响雨生红球藻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管路布置示意图;
图2是雨生红球藻培养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连续供气系统,包括风机10、供气管路11,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3以及供气喷嘴12;所述供气管路11一端与风机10出气口连通,另一端连通至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内,所述供气喷嘴12安装在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内的供气管路11上;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3通过一文丘里管14连接在供气管路11上;所述文丘里管14下游的供气管路11上串联有一预热罐15,所述预热罐15的灌壁上设有电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混合气体通入培养液,能够大幅度提高培养液的二氧化碳含量,另外在供气管路11上设置了预热管,避免气化后的低温二氧化碳降低培养温度,从而影响雨生红球藻生长。
如图2所示,所述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内设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交错安装在在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的两侧槽壁上,隔板21一端与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的槽壁固接,另一端悬伸设置,且该悬伸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内的供气管路11沿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的长度方向布设在最下层隔板21的下方。所述预热罐15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交错间隔设置在预热罐15的内壁上,使预热罐15内壁形成连续的波浪形气流通道,预热罐15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该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供气喷嘴12沿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内的供气管路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且供气喷嘴12安装在供气管路11的下侧管壁上。本实用新型利用隔板21对通入雨生红球藻培养槽20内的混合气体进行阻挡,提高了气体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确保二氧化碳充分溶于培养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时光印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9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酿酒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室内培养雨生红球藻在线监测中央调控温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