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形生坯推坯装置及其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7622.7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4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蒋申禄;陈兴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仁学院 |
主分类号: | B30B15/32 | 分类号: | B30B15/32;B22F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曹桓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形 生坯 装置 及其 生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坯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异形生坯推坯装置及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粉末成型压机为较为广泛使用的粉末制品自动干压成型设备,其压制过程一般包括填料、上冲头进入凹模、上冲头与凹模同时向下运动、脱坯四个动作。在填料过程时,盛有粉料的加料靴向前移动,加料靴前端固定的长方形平板将上一次脱坯的坯件推出并向凹模中加料,加料靴移动一定距离后退回原位,完成加料和推坯过程,然后进行后面的动作,周而复始,从而实现连续生产。成型后未进行烧结的坯件通常称为生坯,后推出的生坯在加料靴的推力作用下,将推动前一件生坯向前移动,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人工取下或由传输装置传送到其他位置。不管是人工取坯或机械传输方式,坯件紧密有序排列将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甚至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坯件碰损,减少产品缺陷。
由于推板为竖直的平板,要使生坯紧密有序排列,需要生坯与推板接触面以及对应面均保持平直,这样的技术只适用于外形规则的生坯生产,通常是用于俯视外形呈矩形的生坯,用于俯视外形呈L型或双菱形等异形的生坯时,会由于生坯与推板接触面不平整或者推动后生坯排列的接触面不平整而使生坯在排列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偏转,导致生坯排列杂乱,影响生坯的下一步转运。更有甚者,如果与推板接触或生坯之间接触的部位为坯件棱角等薄弱部位,由于生坯强度较差,将容易导致坯件在推坯过程中发生碰损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生坯推坯装置,旨在改善一模多件成型的异形坯件在推送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偏转而排列杂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形生坯生产装置,其能够在推坯过程中使一模多件成型的坯件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使异形坯件紧密有序的排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异形生坯推坯装置,包括加料靴、用于传输生坯的滑轨和推坯部件,推坯部件包括水平平板和竖直平板,竖直平板与加料靴的前端固定连接,竖直平板与水平平板的一端相连,水平平板远离竖直平板的一端形成用于进行推坯的多个翻折组,多个翻折组位于水平平板的同侧,且每个翻折组均包括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每个第一翻折部均具有第一推坯面,每个第二翻折部均具有第二推坯面,每个第一翻折部的第一推坯面和对应第二翻折部的第二推坯面共同形成对生坯进行角度调整的夹角推坯面,夹角推坯面的推坯方向正对滑轨的入口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平平板上远离竖直平板的侧边为翻折侧边,每个翻折组均包括第一剪切口、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第一剪切口由翻折侧边向靠近竖直平板的方向延伸,第一翻折边和对应的第二翻折边均由第一剪切口靠近竖直平板的一端延伸至翻折侧边,且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位于第一剪切口的两侧,翻折侧边位于第一剪切口的两侧的部分分别沿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翻折后,分别形成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翻折部和水平平板之间夹角均为85-95度,每个第二翻折部和水平平板之间的夹角均为85-95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翻折部和每个第二翻折部上均设置有第二剪切口,以使得每个第一推坯面和每个第二推坯面均为梯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翻折部、每个第二翻折部与竖直平板位于水平平板的同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剪切口均延伸至竖直平板与水平平板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翻折边和翻折侧边的交点为第一交点,对应第二翻折边和翻折侧边的交点为第二交点,第一交点与对应第二交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坯件在垂直于推坯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推坯部件为塑料、金属、陶瓷或复合材料制成的部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加料靴前端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竖直平板上设置有与多个螺纹孔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孔。
一种异形生坯生产装置,包括上述异形生坯推坯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仁学院,未经铜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7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型板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柔软线分段模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