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6010.6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6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德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B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弹簧线束。
背景技术
线束是人们经常接触或使用的导线。线束的作用就是实现器件与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传统的线束都是固定长度,从而限定了使用的距离,当需要增加线束的使用长度时,一般采用接驳的方式或直接更换符合要求的线束,接驳线束的方式比较麻烦,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漏电的现象,而直接更换线束的方式会造成原线束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簧线束,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具有伸缩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线束,其包括弹簧导线、连接于弹簧导线一端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弹簧导线另一端的导电端子及套装于弹簧导线的保护管,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端和连接于连接端的压接端,所述连接端包括主体部及连接于主体部的接线部,所述压接端包括第一压接部和连接于第一压接部的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均设置有一对夹脚,所述保护管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单节楔形部、设置于相邻单节楔形部之间的伸缩部及设置于单节楔形部自由端的固定部,所述单节楔形部和伸缩部依次连接形成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单节楔形部和伸缩部呈圆筒状,所述单节楔形部的半径尺寸大于伸缩部的半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导线收缩时的长度为350mm。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导线的导芯的直径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部及连接于端部的限位部,所述端部设置有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为铜铁复合件,所述铜铁复合件包括铁质中层、包覆在铁质中层外的铜质外层和内贴于铁质中层内的铜质内层。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设置有橡皮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弹簧线束,包括弹簧导线、连接于弹簧导线一端的连接端子、连接于弹簧导线另一端的导电端子及套装于弹簧导线的保护管,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端和连接于连接端的压接端,所述连接端包括主体部及连接于主体部的接线部,所述压接端包括第一压接部和连接于第一压接部的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均设置有一对夹脚,所述保护管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单节楔形部、设置于相邻单节楔形部之间的伸缩部及设置于单节楔形部自由端的固定部,所述单节楔形部和伸缩部依次连接形成筒状结构,本弹簧线束的结构简单,具有伸缩的功能,可扩大线束的使用距离,便于使用者的使用,而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弹簧导线;2、连接端子;21、端部;211、插接孔;22、限位部;
3、导电端子;31、连接端;311、主体部;312、接线部;32、压接端;
321、第一压接部;322、第二压接部;323、夹脚;33、铁质中层;
34、铜质外层;35、铜质内层;4、保护管;41、单节楔形部;42、伸缩部;
43、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德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德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6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流模控制DCDC升压变化器
- 下一篇:一种DC‑DC变换软开关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