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5882.0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7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梁栋科;吴德华;徐梓填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德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机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织 血管 造影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造影导管,是一种应用抗菌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在介入医学领域用于经动静脉向病变器官或病变部位输送造影剂的介入导管。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进行介入治疗,无须开刀,只需局部麻醉,开1mm-2mm的小口,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所承受的痛苦。
为了使血管造影导管能够承受造影过程中的巨大压力,要求血管造影导管具有一定的抗压性,目前的血管造影导管虽具有一定的抗压性但是血管造影导管的软端的硬度太大导致造成人体一定程度不必要的损伤,或软端达到一定的柔韧性,但因硬度与导管本体差异太大,导致导管抗拉力大大减弱,易造成意外断裂对人体造成损害。
目前,血管造影导管在软端和导管本体之间可采用过渡段的设计,然而软端和过渡段之间,过渡段和导管本体之间的硬度是变化过大,造成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其具有更为良好的抗压性、韧性、抗扭转力和抗拉力,符合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部蠕动需求,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在血管内的蠕动摩擦力,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对血管表面粘膜的损害,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过渡段和软端:所述导管本体、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软端的硬度依次降低;
所述软端的开口端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一台阶面,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
所述过渡段的第二端部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径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金属管网和外管,所述金属管网是由双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所述金属管网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长度,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内管和外管的硬度均为60-70D,所述过渡段的硬度为30~35D,所述软端的硬度为5~7D。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网采用双金属丝十六锭工艺编织而成,所述双金属丝的宽度的为0.07-0.09mm,所述双金属丝的导程约为5.1-5.3mm。
再进一步的,用于编织所述金属管网的双金属丝,其单丝的抗拉强度约为2000-3000MP。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二端部设有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所述外管、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软端均采用聚醚嵌段酰胺材料制成。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技术方案,包括导管本体、过渡段和软端:所述导管本体、所述过渡段和所述软端的硬度依次降低,所述软端的开口端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一台阶面,所述过渡段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所述过渡段的第二端部设有向径向内侧收缩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径向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管、金属管网和外管,所述金属管网是由双金属丝编织而成的,所述金属管网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长度,使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端部的内圆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外圆周搭接。其技术效果是:其具有更为良好的抗压性、韧性、抗扭转力和抗拉力,符合血管造影导管在人体血管内部蠕动需求,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在血管内的蠕动摩擦力,降低血管造影导管对血管表面粘膜的损害,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金属管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软端与过渡段,过渡段和导管本体的搭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丝编织血管造影导管的导管本体、过渡段和软端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德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德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5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脊髓刺激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医学喷雾剂递送设备的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