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25461.8 | 申请日: | 2017-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珊珊;张梦轩;龙振;李怡;徐姝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珊珊 |
| 主分类号: | B60M1/20 | 分类号: | B60M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9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现代 有轨电车 接触 立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
背景技术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现代有轨电车的接触网立柱是用来为现代有轨电车供电的,由于一般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吊柱和横梁都是固定连接,而且接触网和吊住也是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电车的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由于电车在行驶过程中有颠簸和震动,所以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上下摆动的,因为在电车上安装有张紧器,所以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的接触压力是可控的,但是如果在电车张紧器坏了的时候,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就会硬性接触,虽然接触网本身也具有弹性,但是在张紧器坏了的时候,很可能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就会有很大的压力,从而令接触网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在接触网受到极大压力的时候,能够减小该压力的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包括支柱、横杆、吊柱和接触网,所述横杆和所述支柱连接,所述接触网和所述吊柱连接,该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还包括L形销和弹簧,所述横杆设置有安装空间和固定片,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吊柱,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吊柱设置有限位孔,所述L形销插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固定片限制所述弹簧的位置。支柱具有支撑作用,通过设置弹簧使得吊柱能够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接触网受到受电弓很大压力的时候,由于接触网和吊柱固定连接,所以压力传递给吊柱,于是吊柱上升,弹簧压缩,接触网也上升,使得接触网远离受电弓,降低接触网上的压力。从而具有保护接触网的作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杆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位于所述L形销下方。橡胶块具有弹性,当接触网高频振动的时候,L形销会和横梁不断撞击,从而损坏L形销。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横杆还设置有矩形水孔。用于导出进入安装空间的雨水,保护安装空间内的部件。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L形销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连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成直角,所述第二杆位于所述矩形水孔内。第一杆的作用是限制吊柱不脱离横梁,第二杆的作用是防止L形销水平移动,防止L形销在水平方向松脱。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杆内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矩形水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引,磁铁能够保证L形销不在水平方向振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片设置矩形通槽,用于将L形销和弹簧安装入安装空间,因为弹簧的直径是比吊柱上部的直径大,所以要将L形销和弹簧放进安装空间,就需要额外的开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弹簧,可以有效对接触网受到的冲击压力进行缓冲,也能够对过高的压力进行缓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的弹簧和L形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的弹簧和L形销的安装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立柱的固定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支柱100,横杆200,安装空间201,橡胶块202,矩形水孔203,第一磁铁204,第二磁铁205,吊柱300,接触网400,L形销500,第一杆501,第二杆502,弹簧600,固定片700,矩形通槽701,圆形槽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400立柱包括支柱100、横杆200、吊柱300、接触网400、L形销500和弹簧600。
本实施例中,横杆200和支柱100固定连接,接触网400和吊柱300固定连接,横杆200设置有安装空间201和固定片700。
本实施例中,弹簧600套装于吊柱300,弹簧600位于安装空间201内,吊柱300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为矩形孔,L形销500插入限位孔内,矩形孔能够防止L形销500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珊珊,未经刘珊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5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