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4992.5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0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控制器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物流车等)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主要为电动汽车。由于电动汽车运行平稳、无噪声,并可实现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的优点,其使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电动汽车中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箱体、母线电容、半导体(IGBT)模块、半导体(IGBT)模块驱动板、电源板以及控制板等,其多通过在电源板、母线电容、半导体(IGBT)模块的外部通过设置单独的散热器来实现冷却散热,例如在所述半导体(IGBT)模块外部设置散热器等。
但上述电动汽车控制器及其散热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1)电机控制器中半导体模块、母线电容、散热器模块均占据一部分的体积位置,使得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整体体积偏大,同时此种散热器结构也增加了控制器的重量。
(2)上述的散热结构仅能实现母线电容的单面散热,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电机控制器体积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所述电动汽车控制器包括电源板、母线电容以及IGBT模块,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箱体和散热基板,其中:所述箱体具有与母线电容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第一腔体以及与电源板的形状和尺寸匹配的第二腔体,且所述箱体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具有第一冷却液通道;所述散热基板装配到箱体的第一腔体的开口处,该散热基板的上表面具有IGBT模块安装位,且该散热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冷却液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所述箱体和散热基板上具有一个冷却液入口和一个冷却液出口;在所述散热基板装配到箱体时,所述箱体内的第一冷却液通道和散热基板的第二冷却液通道,通过管道连通成一条由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所述箱体由上箱体和下箱体构成,所述第一腔体位于上箱体且第一腔体的开口位于上箱体的顶面,所述第二腔体位于下箱体且第二腔体的开口位于下箱体的底面;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位于上箱体的底面和下箱体的顶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所述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位于上箱体的外侧部,且所述上箱体内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对应的位置具有相隔的第一接入腔和第二接入腔;所述第一接入腔分别与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入腔直接与冷却液出口连通并通过管道与第二冷却液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在所述散热基板装配到箱体时,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所在平面平行于第二冷却液通道所在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在所述散热基板装配到箱体时,所述母线电容的底面贴于第一冷却液通道的外壁且该母线电容的顶面紧贴散热基板的下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在所述散热基板装配到箱体时,所述电源板、母线电容以及散热基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在箱体内呈C型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中,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在散热基板内呈C型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具有以下效果:通过两个散热水道实现电源板、IGBT模块的散热以及母线电容的双面散热,不仅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且通过箱体与散热基板的叠层结构,可使得整个散热结构的体积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通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实施例中第二冷却液通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4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