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暴雨的室外低压配电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24754.4 | 申请日: | 201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6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柳洪波;苗风霞;满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洪波 |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H02B1/28;H02B1/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暴雨 室外 低压 配电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暴雨的室外低压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低压配电柜为配电柜的一种,低压配电柜作为动力、照明及配电的电能转换及控制使用,是电力系统一种常用的电源控制柜,对配电柜一般要求具备防尘防雨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通风散热能力,在扬尘和风力较大的条件下,灰尘就会从配电柜开门处被吹入,正好堆积在配电柜内的控电设备上,需要及时清理,否则会对配电柜运行造成影响,而且现有的低压配电柜防水效果差,特别是防下暴雨,雨水很容易进入到低压配电柜内,造成电路元件损坏,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暴雨的室外低压配电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暴雨的室外低压配电柜,包括配电柜体,所述配电柜体内壁周围均匀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配电柜体内部安装有配电元件,所述配电柜体内部下侧设置有置物板,所述配电柜体底部四角固定焊接有支撑脚,所述配电柜体一侧活动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一侧安装有锁具,所述柜门上侧中部安装有透视窗口,所述配电柜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配电柜体顶部两侧设置有防雨壁,所述防雨壁下侧与配电柜体形成第一散热孔,所述配电柜体顶部固定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部设置有第二散热孔,所述支架上侧固定设置有挡雨屋檐,所述防雨壁上端与挡雨屋檐两侧密封连接,所述配电柜体底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散热扇包括电动机、转轴和散热叶片,所述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散热叶片固定安装在转轴上端。
优选的,所述柜门中部下侧安装有泄压板,所述柜门与配电柜体接触处设置有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设置有多个且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孔内安装有滤网,且滤网可以拆卸,所述挡雨屋檐顶部一侧设置有避雷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防暴雨的室外低压配电柜,通过散热扇包括电动机、转轴和散热叶片,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便于对压配电柜进行散热,而且热气由下往上吹出,散热效果较好,通过柜门中部下侧安装有泄压板,能够方便在配电柜内部出现故障时,高温、高压气体能够迅速冲破泄压板,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柜门与配电柜体接触处设置有密封条,进一步起到密封的作用,有效防止灰尘雨水的进入,通过第一散热孔内安装有滤网,能够过滤灰尘,有效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配电柜体内部,避免长期积累,容易造成放电现象,损坏内部设备,且滤网可以拆卸,便于清理更换,挡雨屋檐顶部一侧设置有避雷针,防止雷电电击配电柜体损坏内部设备,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配电柜体;2-防水层;3-配电元件;4-置物板;5-散热通孔;6-密封条;7-柜门;8-透视窗口;9-锁具;10-泄压板;11-散热扇;12-电动机;13-转轴;14-散热叶片;15-支撑脚;16-防雨壁;17-第一散热孔;18-滤网;19-开口;20-避雷针;21-第二散热孔;22-挡雨屋檐;2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洪波,未经柳洪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4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