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穿过阻隔件的管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24432.X | 申请日: | 201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9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姚丹;陈祖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穿过 阻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其中配置有电线等线材的管件,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穿过例如墙壁等阻隔件的管件。
背景技术
在其中配置有电线等线材的管件的配置中,经常会遇到穿过例如墙壁等阻隔件的情况。这时,需要在墙壁等阻隔件上开凿足以供管件穿过的开孔。通常情况下,必须使开孔的孔径稍大于管件的外管径,这样便能够便于使管件无碍地穿过。
已知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在空调室的墙壁W上开孔H,并在开孔H中安装风管1等管件(例如,参照中国专利公开CN102538123A)。
更具体来说,如图8(A)所示,风管1呈圆管状,在风管1的室外端(即,图8(A)中的右端侧)设置有风门2,而在风管1的室内端(即,图8(A)中的左端侧)设置有风机5,并在关口设网布4。另外,在风管1的室内端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装置3。如果上述风管1是需要跨接空调的室内机与室外机的管道,则需要在该风管1下方的两端开设通道口6、7。此外,在图8(A)中,符号A是控制装置3的第一路输入线,用于与空调15中的温控装置连接,而符号B是控制装置3的第二路输入线,用于与室外的温控探头14连接,符号C则是控制装置3的输出线,用于与风管1中的风机5连接。通常情况下,风机5选择可逆转轴流风机。
在上述中国专利公开CN102538123A中,设于空调室的墙壁W的开孔H不仅要供风管1穿过,还要供第一路输入线A穿过(参见图8(B))。但是,因墙壁等阻隔件自身的厚度不同、材料不同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不同,实际开凿出的开孔可能是不平整的、或是存在误差的,不仅会导致风管等管件及其所配置的电线等线材很难穿过开孔,甚至还会导致电线等线材在风管等管件与设于墙壁等阻隔件的通孔之间受到挤压,最终导致电线等线材损伤。
另外,已知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带贯通孔的附设用垫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5-242008A)。
更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上述带贯通孔的附设用垫圈将形成于壁1的贯通孔2遮蔽,并且供穿过所述贯通孔2的配管3插通,其特征是,利用间隔壁将供所述配管3插通的配管插通用区域A与供光纤电缆5插通的线缆插通用区域B分割设置,使所述间隔壁比所述配管用插通区域A的开口端更突出。
在上述日本专利特开2005-242008A中,虽然能够使管件中配设的电线等线材(即,光纤电缆5)与配管3隔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电线等线材的外围受到挤压而导致损伤,但是,带贯通孔的附设用垫圈毕竟是不同于管件的小零件,存在因携带过程中遗失而导致无法可靠地安装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首先将配管3和光纤电缆5分别插入到带贯通孔的附设用垫圈的不同的区域A、B中,使得安装复杂,无法方便快速地实现配管、线材穿过墙壁等阻隔件。
此外,一旦在墙壁等阻隔件上开凿有既定尺寸的开孔,则该尺寸能够放入上述带贯通孔的附设用垫圈,使得用于供光纤电缆5插通的线缆插通用区域B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而在上述开孔内随着管件的转动而自由转动,最终会使安装自由度也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如何能够设计出一种既能使电线等线材不会因在风管等管件与设于墙壁等阻隔件的通孔之间受到挤压而导致电线等线材损伤,又不会遗失且能方便快速地实现管件的安装的管件(能穿过阻隔件的管件)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穿过阻隔件的管件,该管件能使线材不会因在管件与阻隔件的通孔之间受到挤压而导致线材损伤,而且不会遗失且能方便快速地实现管件中的配管、线材穿过阻隔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穿过阻隔件的管件,包括:位于所述管件外周的管壁;以及由所述管壁围成且供流体从其中流过的管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管件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布线部,该布线部是利用一部分所述管壁向所述管通道方向凹进的内凹管壁而形成为线槽,线材能被收纳在所述布线部内,所述内凹管壁将所述管件的所述管通道与所述布线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由于线材能被收纳在上述布线部内,因此,能防止线材在开孔中被管件的管壁和阻隔件挤压而损伤、或是被开凿出的粗糙的开孔内周面磨破。另外,由于线材能被简便地放入上述线槽状的布线部中,因此,能实现管件和线材快速且安全地穿过开孔。
另外,由于布线部和管通道被内凹管壁分隔(分开且不连通),因此,能够防止流过管通道的流体(例如,空气等气体)加速线材的老化,从而延长线材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44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