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浇注母线槽底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24026.3 | 申请日: | 201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功;黄克锋;景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5/06 | 分类号: | H02G5/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22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浇注 母线槽 底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浇注母线槽底板。
背景技术
传统母线槽浇注工艺是采用薄钢板折弯加工成模具,母线槽模具包括底板、侧板、连接板,对于浇注母线本体重量来说模具容易产生变形,并且折弯圆角无法避免造成了浇注产品形状尺寸精度不高,外观变形,树脂飞边需要后续打磨去除二次对母线外观造成了破坏。并且模具使用寿命比较短,浇注1到2次模具就无法使用,并且几乎每个合同都需要技术部门重新设计相应模具,且生产加工工序较多,订单交货执行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浇注母线槽底板,具有组合方式多样、强度高、自重轻的特点,可根据需要组装不同形式的母线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浇注母线槽底板,底板包括底板主体、底板侧边,底板主体的截面为n字形,底板侧边的数量为2个,底板侧边为长方形结构,底板主体的下端与底板侧边的上端连接;所述底板主体上设有左连接槽、右连接槽、下连接槽、第一中空结构、第二中空结构,所述左连接槽位于底板主体的左侧,所述左连接槽的开口向左,所述左连接槽包括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第一连接槽的数量为2个,第一连接槽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第二连接槽的截面为长方形,第一连接槽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槽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上表面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槽的下表面相连,第二连接槽的下表面与另一个第一连接槽的上表面相连,所述右连接槽的形状与左连接槽相同,右连接槽位于底板主体的右侧面,右连接槽的开口向右;所述底板主体的下端设有下连接槽,下连接槽的数量为2个,两个下连接槽分别位于第二中空结构的两侧,下连接槽的形状与左连接槽相同,下连接槽的开口向下。
所述第一中空结构位于左连接槽、右连接槽的内侧,第一中空结构的数量为2个,第一中空结构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中空结构位于两个第一中空结构之间,所述第二中空结构包括第一中空部、第二中空部、第三中空部,第一中空部的截面为钝角三角形,第一中空部的数量为2个,第二中空部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第三中空部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中空部的侧面与第二中空部的侧面相连,第二中空部的下表面与第三中空部的上表面相连。
所述底板主体、底板侧边为一体设计。
所述底板为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底板主体两侧设置左连接槽、右连接槽,底板主体下方设置下连接槽,能够将母线槽底板加长或组合成其他形式以便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第一中空结构、第二中空结构的设置在减轻了底板自重的基础上,提高了底板的结构强度,并且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起到缓冲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方式多样、强度高、自重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Z型水平弯双通道母线槽壳体示意图;
图4为水平弯单通道母线槽壳体示意图;
图中:1‐底板主体,2‐左连接槽,3‐第一中空结构,4‐第二中空结构,5‐下连接槽,6‐底板侧边,7‐右连接槽,8‐第一连接槽,9‐第二连接槽,10‐第一中空部,11‐第二中空部,12‐第三中空部,13‐底板,14‐侧板,15‐连接板,16‐第三连接件,17‐侧板主体,18‐第一连接臂,19‐连接槽,20‐第二连接臂,21‐第三连接臂,22‐第一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24‐第三连接部,25‐第四连接部,26‐缺口,27‐第一连接件,28‐第二连接件,29‐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4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形成电解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