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氧化钡回收用结晶釜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23285.4 | 申请日: | 2017-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2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常广西;王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红蝶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C01F11/16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氧化钡 回收 结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晶釜。
背景技术
结晶釜是物料混合反应后,夹层内需冷冻水或冷媒水急剧降温的结晶设备,其关键环节在于夹层面积的大小,搅拌器的结构形式和物料出口形式。
现有的冷却结晶器为了增大生产效率,通常在结晶釜内增设搅拌器,但是运行中如果搅拌转速过高,受搅拌影响导致晶体沉淀效果下降,致使釜体上下部的液体运动不均匀,影响结晶效果,还会经常出现出料口堵住的情况,对于搅拌内部的温度也无法做到实时的有效监测与控制,以上这些缺点都给工业生产造成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晶釜。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氢氧化钡回收用结晶釜,包括釜体,在釜体的上端设有观察孔、进料口,釜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釜体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减速机以及伸入到釜体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端固定有搅拌叶,在观察孔处设有视镜灯;在釜体内部套有通过支架悬于釜体内部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设有水腔,在内腔体的下方设有圆盘,圆盘与内腔体下端面之间留有空间,所述搅拌轴穿过内腔体使搅拌叶在内腔体下端面和圆盘之间转动;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凹槽,与温度显示器连接的电热偶设置于凹槽内,所述温度显示器设置在釜体外部;所述釜体内侧壁、内腔体的内外侧壁上设置有凸棱,该凸棱呈螺旋状,且其从釜体内侧壁、的中上部延伸至釜体的底部、内腔体的内外侧壁上部到底部,所述凸棱的上下侧面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旋转梳料杆,所述旋转梳料杆上设置有梳齿,外侧设置有手柄,下方设置有下闸阀。
进一步的,所述梳齿为圆锥形,沿着梳料杆交错设置,锥尖外指。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水腔连通所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圆盘固定到支架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内侧壁的凸棱与内腔体的外侧壁上的凸棱的螺旋角升角方向相反,所述内腔体的内、外侧壁上的凸棱方向亦相反。形成双向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在釜体内形成多个涡流,提高搅拌均匀性,降低侧壁上的粘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晶釜使得液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搅拌都比较均匀,不会再结晶釜体内侧壁形成死角,搅拌效果更好,同时冷却效率高,结晶效果好,提高了物料的结晶效率,可以实现在结晶的全过程中,对结晶温度的监测以及控制,出料同样快速,无残留。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梳料杆左结构示意图;
图中:釜体100,进料口101,出料口102,凸棱103,下闸阀104,冷媒进口105,冷媒出口106,搅拌装置200,减速机201,搅拌轴202,搅拌叶203,凹槽204,电热偶205,支架300,内腔体400,水腔401,圆盘500,温度显示器600,旋转梳料杆700,梳齿701,手柄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氢氧化钡回收用结晶釜,包括釜体,在釜体的上端设有观察孔、进料口,釜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釜体内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减速机以及伸入到釜体内部的搅拌轴,搅拌轴下端固定有搅拌叶,在观察孔处设有视镜灯;在釜体内部套有通过支架悬于釜体内部的内腔体,内腔体内设有水腔,釜体上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水腔连通所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
改变现有技术中的将水腔设置在结晶釜的外壁,使得降温冷却温度更加均衡稳定,避免内热外冷,提高结晶速率与效率。
在内腔体的下方设有圆盘,圆盘固定到支架下端。圆盘与内腔体下端面之间留有空间,搅拌轴穿过内腔体使搅拌叶在内腔体下端面和圆盘之间转动。
结晶的晶体首先沉淀到圆盘上,然后随着搅拌叶活动,降落到釜底,结晶过程平稳、快速。
搅拌轴上设置有凹槽,与温度显示器连接的电热偶设置于凹槽内,温度显示器设置在釜体外部。
温度的监测与控制随着结晶釜内的液体与搅拌轴的接触而实现实时监控,监测,对于整体的结晶效果稳定可靠。
釜体内侧壁、内腔体的内外侧壁上设置有凸棱,该凸棱呈螺旋状,凸棱的螺旋线升角不大于为30°,在20°-30°之间为最佳值,可以形成漩涡,而又便于清洁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红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红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3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