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浸泡式液冷安全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1288.4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魏辉;顾江娜;龚晓冬;许祎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程东辉 |
地址: | 2150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泡 式液冷 安全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浸泡式液冷安全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由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针和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的鼓舞,电动汽车得到了飞速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电动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动车的动力通过电池组给电机提供电力产生,但是电池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发热,特别是在户外高温下使用甚至会引发燃烧等安全事故,电池发热一直是阻碍纯电动车投入市场,是运行的一个大问题,有效的冷却能够改善动力电池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能,从而保证电动汽车的行车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车用电池的冷却方式主要是空冷、水冷、相变材料冷却,实际普遍使用的是空冷和水冷系统,通过电池包内依次首尾相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设备组成的冷却系统来降温,有的还在电池包外增加外部冷风循环冷却系统,将电池包内产生的热量带入大气中,以此达到冷却作用。空冷和水冷实现起来比较简单,成本也较低,但是由于空间有限,在不降低电池包容量的前提下,很难再增加空冷和水冷系统设备。此外,风冷和水冷在温度均匀性上的表现也并不理想。所以,相变冷却对于提升电池组温度一致性具有很大优势,有望发展为新一代电池组热管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为了以解决现有电池包中电池组温度过高、电池组内部温度均一性较差而对电池性能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浸泡式液冷安全电池包。一方面使电池包一直处于适宜的使用环境,及时带走电池包运行过程产生的大量热量。另一方面使电池包内各电池单体之间保持温度均一、避免由于温差过大导致的电池压差,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热失控隐患。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浸泡式液冷安全电池包,包括:
由箱体和箱盖构成的电池箱,以及收容于所述电池箱内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若干串并联组合在一起的电池单体;
所述箱盖上设置有位于其内侧的液冷热交换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将各颗所述电池单体均浸没于其内的液态物质,并且该液态物质是沸点为5-45℃范围内的吸热相变材料。
所述液态物质选自氢氟烃、氢氟醚、全氟化碳中的至少一种。
各个所述圆柱形电池单体之间的间隙不大于5mm。
所述液冷热交换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箱盖上的冷却液流通管和冷却板,所述冷却液流通管的进出液口均伸出所述电池箱外部。
所述冷却板布置在所述冷却液流通管的上方。或者,所述冷却液流通管布置在所述冷却板内部。
所述电池单体为圆柱形的锂电池单体。
所述箱体或箱盖上安装有单向泄压阀。
所述箱体和箱盖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
本申请的优点是:
1、节约空间,避免空冷、水冷所需的系统设备空间需求。
2、相变材料的液态物质将每颗电池单体完全浸没,提升了电池组的温度均一性,效果大大优于空冷或者水冷。
3、相变物质将各电池单体完全浸没,避免了由于冷热交替形成的水蒸汽附着在电池上,引发短路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全浸泡式液冷安全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箱盖,3-电池单体,4-液态物质,5-冷却板,6-冷却液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图1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全浸泡式液冷安全电池包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电池包相同的是,其包括电池箱和收容在该电池箱内的电池组,其中电池箱由上部敞口的箱体1以及封于该箱体敞口处的箱盖2构成,该电池箱完全满足IP67密封要求。电池组为大容量锂电池组,其包括众多串并联组合在一起的电池单体3(通常情况下,这些电池单体依靠电池夹具和串并联载流片组合连接在一起)。各个电池单体3之间均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但该间隙一般不大于5mm。
本实施例中,电池单体3为圆柱形的锂电池单体。当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结构形式的电池组,比如方块型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1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