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花生收获机摘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0993.2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梁;薛家龙;钱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隆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29/00 | 分类号: | A01D29/00;A01F11/00;A01F12/1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收获 机摘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收获机摘果装置。
背景技术
花生收获机是一种能够一次完成挖掘松土、送秧、抖土、摘果、集果等项作业的设备,转移速度快、使用安全可靠、效率高。摘果装置包括左右相邻的两根摘果辊,两摘果辊连接于同一动力轴上相对转动,动力轴则由花生秧夹持装置通过皮带驱动,辊上的叶片交错设置,花生秧被夹持输送装置送至摘果装置上方,花生果实介于两根摘果辊之间,辊子转动时叶片能够将下垂的花生果实拽落下来从而实现摘果作业。用现有设备摘果,花生藤蔓上还会遗留有小部分果实未摘除,究其原因是现有收获机的摘果辊在设计时限定了采摘范围,一些较小的花生会从两根辊子缝隙处通过,不能实现摘果,造成采摘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缺陷提供一种花生收获机摘果装置,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花生收获机摘果装置,摘果辊安装在花生收获机的夹持运输架下方,摘果辊为两根且左右相邻设置,摘果辊由花生收获机的动力机构通过动力传递机构驱动,所述摘果辊倾斜安装在夹持运输架下方,摘果辊的上端与夹持运输架的夹角为15°,所述摘果辊的周面上纵向均布有多个矩形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摘果辊上,所述叶片和安装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螺栓配合插接的第一、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腰孔,所述腰孔沿叶片的宽度方向竖直开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摘果辊的两端安装在轴承座内转动,轴承座固定在夹持运输架底面设有的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叶片的个数为7根且每根叶片的长度短于摘果辊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腰孔的长度至少为3cm。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摘果辊倾斜设置,由下至上辊体逐渐靠近夹持运输架,花生秧输送过程中根部的果实先喂入摘果辊内,向上输送过程中上部的果实逐渐喂入摘果辊叶片内,能够实现从根部向上依次摘果作业,防止漏摘现象发生;摘果辊的叶片通过腰孔固定、高度可调,调节高度即可调节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不同尺寸花生的采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面视图。
图3为叶片安装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花生收获机摘果装置,摘果辊1安装在花生收获机的夹持运输架2下方,摘果辊1为两根且左右相邻设置,摘果辊1由花生收获机的动力机构通过动力传递机构驱动,动力传递机构采用常规的皮带驱动,转向处用锥齿轮箱配合转向,动力方面采用现有技术的传输结构即可。摘果辊1倾斜安装在夹持运输架2下方,摘果辊1的上端与夹持运输架2的夹角为15°,摘果辊1的周面上纵向均布有多个矩形叶片3,叶片3通过螺栓4固定在安装座5上,所述安装座5固定在摘果辊1上,所述叶片3和安装座5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螺栓4配合插接的第一、第二连接孔6、7,所述第一连接孔6为腰孔,所述腰孔沿叶片3的宽度方向竖直开设,与现有技术相同是相邻摘果辊的叶片错位分布、摘果辊通过齿轮啮合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摘果辊1的两端安装在轴承座8内转动,轴承座8固定在夹持运输架2底面设有的支架9上。叶片3的个数为7根且每根叶片3的长度略短于摘果辊1的长度。腰孔6的长度至少为3cm,满足调节高度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隆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隆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09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