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制造金属与陶瓷结合的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0525.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9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单铭贤;陈伟伦;高天敏;李颖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
主分类号: | B22F7/08 | 分类号: | B22F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毛广杰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达之路78***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直接 金属 激光 烧结 技术 制造 陶瓷 结合 零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植入陶瓷零件的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制造金属与陶瓷结合的零件。
背景技术
金属和陶瓷各有特性,两者在现今不同工业领域中都被广泛使用。当中有些产品需要金属和陶瓷的结合使用。但由于技术所限,金属与非金属的结合大多以粘着剂、镶嵌或对陶瓷以金属化处理后再进行焊接等方式进行接合。这些结合方法都存在缺点。
饰物于现今的时尚界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人们对饰物的要求愈来愈高。受到金属本身的特性及传统加工技术所限,令到在饰物设计上、制造方法或材料选择上都较为单一。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3D金属打印)日渐成熟,该技术可克服传统加工技术的局限,可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金属饰物,成就了不少创新的设计。然而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只能使用单一材料。未能在金属饰物上配搭不同材料而带来美感。在金属饰物上加入陶瓷特色元素,可令到设计上更加多元化以配合市场发展。但是于金属及陶瓷混合使用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在接合陶瓷和金属上由于两种材料的特性所限制下,并不能直接焊接。因此传统的陶瓷镶嵌技术大多使用粘着剂将金属和陶瓷粘在一起或以物理方法镶嵌。然而这些并不是坚固的接合方法,容易因外在环境而受到影响,例如撞击,温度及湿度的改变,接合位置有机会因此受到破坏导致材料松脱。而且使用粘着剂的接合难以在结合件上进行加工,令到产品设计因而受限。
在工能零件制造业上,金属和非金属的结合使用亦非常常见。以粘着剂接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受到破坏。在极端环境(例如高温、高压或高湿度)下,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亦会因此受到影响,令到产品难以达到功能上的要求。因此在工能零件制造业上,会对陶瓷部件进行电镀令其表面金属化,这让陶瓷零件可与金属零件进行焊接。虽然这种接合方法比粘着剂接合方法更为稳固,令工能零件在物理及化学性能都更符合产品的要求,但此方法不但繁复,耗费人力及高成本,而且亦会于电镀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及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如重金属对土地及水源造成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制造金属与陶瓷结合的零件,能够使陶瓷零件嵌入一以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制造的零件内,并于空心结构中加入覆盖件以接合陶瓷零件及以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制造零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制造金属与陶瓷结合的零件,包括通过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建立的下部零部件,该下部零部件具有用来植入陶瓷零件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容置有陶瓷零件和覆盖件,所述覆盖件处于陶瓷零件的上方,所述覆盖件及下部零部件的上方连接有通过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建立的上部零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零部件的表面具有能够使陶瓷零件部分外露的裸露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零部件和覆盖件的表面具有能够使陶瓷零件部分外露的裸露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零部件和上部零部件、覆盖件的表面具有能够使陶瓷零件部分外露的裸露部。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零件的尺寸与内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覆盖件的尺寸与内腔及陶瓷零件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件的材质为金属或合金。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以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建立的具有空心结构的下部零部件中加入陶瓷零件及覆盖件,进而制造复杂的金属陶瓷组合零件,其结合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的优点,能够根据不同要求来定制各种珠宝饰品,该技术可以使金属与陶瓷稳固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建立的下部零部件及其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陶瓷零件嵌入下部零部件的内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在陶瓷零件上加入覆盖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在配件组装后建立上部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以传统加工技术处理下部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未经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05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淀粉酶突变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凝乳酶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