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的可视化分层剪切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0316.0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檀俊坤;郭佳奇;陈帆;贺振宇;王生;赵修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2;G01N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结构 接触面 剪切 试验 可视化 分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接触面剪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的可视化分层剪切盒。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中普遍存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问题,如边坡防护工程中土与抗滑桩、锚杆索、挡墙等支护结构接触,水利水电等地下工程中层间错动带土与硬质母岩接触。接触面的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是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及支护设计最为重要的依据。目前,国内外对接触面的相关研究主要还是基于宏观认识方面,对接触面剪切变化过程的细观分析非常缺乏。迄今为止,开展室内和现场剪切试验仍然是研究接触面力学特性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剪切试验方面,采用的传统剪切仪,主要由上、下剪切盒、承压板、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力加载装置及测试系统组成。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0410061351.X,发明创造名称为“岩土力学直剪试验系统”,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岩土力学直剪实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由外框架、水平加载系统、垂直加载系统、剪切盒及测量系统组成。该系统在剪切试验过程中,随着剪切位移的发生,上下剪切盒的错动使得剪切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导致应力值增大,最终使得试验结果不可避免产生误差。并且,该剪切仪的上、下剪切盒均由封闭钢板组装而成,试验过程中只能通过传感器测读接触面外在宏观特征的变化,如水平和法向荷载、位移等。
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接触面的剪切试验可视化细观研究方面,有的研究人员通过X 射线照相技术来观测剪切带的变化,该试验可以有效地观测到剪切带,但试验操作复杂,剪切带的识别比较粗糙,也无法准确定位。也有学者通过潜望镜观测接触面的变形特性,具体做法是在土与结构物的接触面附近安装微型潜望镜,通过潜望镜观测相对位移沿接触面的分布,但缺点是不能定量获得土体剪切带的厚度及变形等因素的变化。还有学者通过数码相机透过有机玻璃记录颗粒位移情况,在这一方面,《岩土工程学报》2001 年23 卷4 期上发表的名称为“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的文章,该文章中公开了一种土与结构物接触面剪切试验的可视化技术方案,采用了全有机玻璃的上剪切盒装置,接触面结构物用钢板进行模拟,并且由于受到有机玻璃抗压、抗剪性能的限制,相对剪切位移由手轮施加,法向应力由杠杆加载系统施加,因此,该系统只适用于小尺寸试样、低垂直和水平荷载的试验条件,再加上其测量系统采用量力环和百分表,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岩土工程中土石混合体等大型直剪试验要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846606B发明创造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剪切试验可视化装置”申请了一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剪切试验可视化装置,该装置可对结构接触面处图的运动状况进行观察记录,拍摄运动图像,但依然难以定量计算砂土内部颗粒破碎情况,受玻璃界面摩擦影响所确定剪切带厚度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颗粒破碎程度与剪切面距离的关系变化因难以收集数据引起分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的可视化分层剪切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的可视化分层剪切盒,包括下剪切盒、上剪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切盒底部设有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上方一侧与侧壁板固定连接,第一环形板另一侧与竖直设置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侧壁板下部设置有有机玻璃构成的透视窗,透视窗内部镶嵌有摄像装置,所述侧壁板上方与竖向设置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侧壁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螺栓,第三螺栓与第一环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板上方与U形板活动配合连接,U形板开口端与侧壁板左右两侧相互卡接,所述U形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和第三螺栓对应插接的第一插孔,U形板上方与第二套环,第二套环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对应插接的第二插孔。
优选地,所述摄像装置为录像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上部与螺母活动链接,所述螺母位于第二环形板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为方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0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