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9277.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0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来;丁嘉伟;廉俊;陈基茂;莫英杰;赵志川;余剑英;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矩形 建筑 地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即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行业中,地基结构深深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好坏,根据在建筑行业中得到的一些数据,我们知道,建筑物的地基容易因为强度不够而发生断裂和破损,从而导致建筑物发生坍塌,同时,对于一般的建筑物,在建造往往忽视了减震措施,为后期埋下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包括矩形承台和下卧层,所述下卧层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矩形承台,所述矩形承台的内部设有第一龙骨,所述第一龙骨包括第一骨架、第二骨架和第四杆件,所述第一骨架包括两组第一环形件和两组第一杆件,所述第一环形件为半圆环结构,第一环形件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杆件的一端,且两组第一环形件和两组第一杆件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骨架包括两组第二环形件和两组第二杆件,第二环形件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二杆件,且两组第二环形件和两组第二杆件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骨架位于第二骨架的内部,且第一骨架与第二骨架相贴合,第一骨架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骨架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第四杆件与第一骨架、第四杆件与第二骨架均相贴合,且第四杆件与第一杆件、第四杆件与第二杆件均垂直,矩形承台的底部设有第五杆件,且第五杆件与矩形承台的底面垂直,下卧层的上方设有持力层,所述持力层的内部安装有承载支柱,所述承载支柱的内部设有第二龙骨,所述第二龙骨包括第三环形件和第三杆件,所述第三环形件的内部设有沿内圈环形阵列的第三杆件,且第三杆件与第三环形件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三杆件与第三环形件相贴合,第三杆件的底端与矩形承台固定连接,持力层的上方设有基础层,且第三杆件的顶端与基础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第五杆件、第一环形件、第二环形件和第三环形件的材质均为钢筋。
优选的,所述矩形承台、承载支柱、下卧层和基础层的材质为混凝土,持力层的材质为混合硬塑的黏土。
优选的,所述第一骨架、第二骨架和第四杆件之间均通过铁丝相互捆扎。
优选的,所述第三环形件和第三杆件之间通过铁丝相互捆扎。
优选的,所述承载支柱与矩形承台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五杆件,可以提高矩形承台的抓地力,提高地基整体的稳固性;通过设置第一龙骨,可以提高矩形承台的强度,不易出现开裂的现象;通过设置第二龙骨,可以提高承载支柱的强度,不易出现断裂的现象;通过在承载支柱的外侧浇筑混合硬塑的黏土形成持力层,当受到较大震动时可以得到很好的缓冲,提高了地基整体的抗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的矩形承台的横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筋矩形承台建筑地基结构的承载支柱的横截面图。
图中:1第四杆件、2第一环形件、3矩形承台、4第三环形件、5第三杆件、6承载支柱、7基础层、8持力层、9下卧层、10第五杆件、11第一杆件、12第二环形件、13第二杆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9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桩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