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生态修复的人工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9037.2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姣;庄犁;钟晶晶;曹培培;沈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态 修复 人工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克服传统硬质化护岸生态修复技术不足的人工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河流硬质化护岸比例已经达到了70%,硬质护岸是指由坚硬的石块或混凝土材料组成的与土地完全隔绝的结构体,开始主要是为了防浪和稳定护坡,但在一段时间内被滥用。这种传统的护坡在一定程度上给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主要表现为:(1)隔绝了水域与陆域生态系统的联系,使河、湖生态系统遭到孤立,生态功能退化;(2)硬质化护岸使得其对非点源污染物的拦截与降解功能丧失殆尽,造成河流污染状况加重;(3)无植物的硬质化护岸景观效果差,缺少自然风貌。
国内外对硬质化护岸的生态修复已有很长一段历史。现阶段采取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破除硬质坡面后进行生态化改造,其本质等同于在退化的土质护岸上进行生态修复,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工程量大,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往往忽视了行洪排涝和岸坡稳定的要求;另一种是在硬质坡面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多为在硬质化表面敷设具有一定抗冲刷能力的基质材料,同时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且对与河道狭窄、驳岸陡峭、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人工构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人工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透水材料制成,在主体上设置若干腔体,所述腔体嵌入主体中,所述腔体底端为半球状,由底端至顶端逐渐缩小,所述顶端伸出主体侧面的表面形成腔体的开口,腔体底端涂覆不透水材料,腔体底端设置覆土。
在主体远离开口的侧面上设置不透水层,所述不透水层固定连接于主体上,在不透水层上设置安装孔。
在主体顶端设置布水沟,所述布水沟底部设置若干布水孔,布水沟内壁及底部涂覆防水材料。
主体底端下缘设置凸起,所述凸起的尺寸与布水沟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修复受损的河道微生态系统,创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生存条件和微生物生物生长的微生境,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优化河岸的生态景观,大大提高河道周边的人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2-腔体、3-开口、4-布水沟、5-布水孔、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克服传统硬质化护岸生态修复技术不足的人工构件,具体包括一个主体1,所述的主体1由透水的多孔材料构成,多孔材料应当无毒无污染、质量轻、强度大可以承受水浪的长期冲击和侵蚀,也可以选择性填充矿物吸附剂增强对污染物的吸附。在主体1内设置若干的腔体2,所述的腔体2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的腔体2有一个半球型的底端,其从底端到顶端逐渐缩小,顶端的开口3处设置在主体1的一个侧面上,腔体2整体形成一个口小肚子大的壶状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腔体2倾斜的设置在主体中,口小可以削减水流对植物生长基质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肚子大一方面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基质和养分。
在腔体2的底部填充覆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基质,腔体2下半部分被不透水材料包裹,用以保持水份,对于一些对水份要求不高的植物或水下部分亦可以不使用用不透水材料。
在主体1的顶部有一条布水沟4,沟底及内壁敷设不透水材料,并设有布水孔5,以防水份渗入过快,保证水流的输送距离。在主体远离开口的侧面上设置不透水层,所述不透水层固定连接于主体上,用以防止水份流失,在不透水层上设置安装孔,增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件在倾斜河道护岸的适用性,增加资源利用率。实际使用过程中以一定频率用水泵向布水沟充水,水流通过透水材料渗入各个腔体中,水泵可采用太阳能动力,直接抽取河道中的水,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净化能力。
在主体1的下缘设置凸起6,所述凸起6部分尺寸与布水沟尺寸相同,实际使用过程中上面一块构件可以于下面一块构件紧密结合,大小不同的构件可以任意组合,形成独具美感、错落有致的生态景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件亦可以按设计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状(石头状、动物状等),放置于河道的任何地方。
使用过程中先在腔体内灌注植物种植基质并布置一层防蚀土工布,待植物生根固土后运至施工现场,利用安装孔悬挂与原有硬质护岸上,或直接放置于河道中(特定形状)。
植物选择上,常水位以上宜使用旱生植物,也可以配合布水系统选用湿生植物,水位波动范围内可选用湿生植物,常水位一下选用潜水植物或挺水植物,具体植物选择应根据设计和施工需求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9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