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线防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18266.2 | 申请日: | 2017-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7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孟如;许世光;罗洪建;司长江;刘翠丽;戴克勤;楚翔宇;李文莉;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孟如;许世光;罗洪建;司长江;戴克勤;刘翠丽 |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B08B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防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石油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线防油器。
背景技术
输油管道是输送石油的管道。在输送石油过程中,输油管道往往会铺设在田地、河流、池塘附近,由于自然原因和/或人为原因,输油管道会出现漏油现象。
一般情况下,在发现输油管道出现漏油现象后,会对输油管道的漏油部分进行修补,防止泄露的石油进一步扩散污染田地、河流、池塘。
然而,在漏油现场由于石油喷射的压力大、喷射范围广,石油的喷射方向难以控制,泄露的石油容易流向危险区域,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线防油器。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线防油器,所述管线防油器包括防油罩、固定圈、操作杆、伸缩件、支撑杆和固定底板;
所述固定底板固定于所述防油罩内的上底部;
所述固定圈设置于所述防油罩的下底部;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固定圈连接;
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防油罩内部,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固定底板连接;
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固定圈内部,且与所述固定圈连接。
可选的,所述操作杆包括手持杆、固定杆和圆弧形角度调节件;
所述圆弧形角度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连接;
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圈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圈之间存在两个连接点;
所述手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手持杆与所述固定杆的连接点靠近所述圆弧形角度调节件;
所述圆弧形角度调节件上设置有圆弧形镂空槽,所述手持杆与所述圆弧形角度调节件的重叠处设置有螺钉,所述圆弧形角度调节件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手持杆连接;
所述螺钉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弧形镂空槽的最大宽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底板为圆形,所述固定圈为圆形;
所述固定底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圈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伸缩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固定圈、所述操作杆、所述伸缩件、所述支撑杆以及所述固定底板的材质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油器,包括防油罩、固定圈、操作杆、支撑杆和固定底板,防油罩为最外层,防油罩内部的上底部固定有固定底板、防油罩内部的下底部固定有固定圈,防油罩内部还设置有伸缩件;在输油管道喷射石油时,将管线方油器放置于喷射口上方,改变泄漏的石油的流向,解决了泄漏的石油由于喷射范围广,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达到了改变泄漏的石油的流向,减小安全隐患,方便后期处理漏油场地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线防油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管线防油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油器的剖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线防油器的仰视图。该管线防油器包括防油罩110、固定圈140、操作杆130、伸缩件120、支撑杆150、固定底板(图中未示出);
固定底板固定于防油罩110内的上底部。
固定圈140设置于防油罩110的下底部。防油罩110的下底部包裹固定圈 140。
可选的,防油罩由防油防水的布料制造。
操作杆130与固定圈140连接。
工作人员通过握住操作杆来使用管线防油器。
伸缩件120位于防油罩110内部,伸缩件12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150和固定底板连接。
当石油从防油罩110的下底部喷射向防油罩110的上底部时,伸缩件120 根据固定底板所受到的冲击力的大小进行拉伸;当固定底板受到从防油罩110 的上底部到防油罩110的下底部的压力时,伸缩件120根据受到的压力的大小进行压缩。
支撑杆150位于固定圈内部,且与固定圈140连接。
支撑杆1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圈14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孟如;许世光;罗洪建;司长江;戴克勤;刘翠丽,未经朱孟如;许世光;罗洪建;司长江;戴克勤;刘翠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8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