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血管条码自动扫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8014.X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宏;李进华;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乐众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6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条码 自动 扫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血管条码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检测是医疗诊断疾病的常规手段,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作为化验样品,是最常见的方式,真空采血管已经是医院必备的且大量使用的医用器械了,每年的消耗量超过60 亿支,真空采血管的大量应用使采血方式更加可靠,同时也为医务人员的采血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为了应对多名患者,通常在试管上粘贴印有患者信息、检查项目等的条码标签,便于识别和统计,采完血的试管需及时扫描条码,采集抽血的时间信息、统计数量等,然后才可进入到后续的检测分析作业,为以后检验科与采血护士及被采血人员之间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证据,也可促进采血护士及时将采血管送至检验科,便于血样能及时得到检验。
目前,对采血管进行识别、采集信息和统计是由人工方式进行的,采血护士一般是手拿采完血的试管,对准固定的条码扫描器进行扫描,由于试管上的条码朝向不一,在进行扫描时,需要手动调整试管位置或对试管不断转动,以使得试管的条码朝向工作人员,便于条码扫描器能够扫描到试管上的条码;或者是一手持条码扫描仪,另一只手单个拿取采血管进行扫描、录入,扫描速度慢,工作效率低,动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在就医高峰期,要进行血液检测的患者非常多,工作量大,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出现试管标本差错而引起医疗纠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血管条码自动扫描仪,能自动对采血管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血管条码自动扫描仪,包括机箱、条码扫描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电机、主动辊、从动辊,
第一电磁铁位于第二电磁铁的上部,
主动辊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从动辊连接于第二电磁铁的导杆B上,主动辊与从动辊左右相对设置,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形成落管通道,导杆B回缩时,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管管帽的直径,导杆B伸出时,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距离小于采血管管身的直径;
第一电磁铁的导杆A上连接带有U形孔的插板,插板位于从动辊的上部,插板上的U形孔与落管通道相对应,U形孔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管身的直径,小于采血管管帽的直径;由于U形孔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管身的直径,小于采血管管帽的直径,进入插板上设置的U形孔中的采血管便悬挂在插板上;第一电磁铁驱动导杆A回缩时,带动插板向左移动,采血管逐渐脱离插板上的U形孔,经落管通道下落;
所述的条码扫描器朝向主动辊与从动辊所夹持的采血管的中心,即落管通道的中心。
上述的采血管条码自动扫描仪,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左支架、右支架,
所述的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安装于左支架上,
所述的主动辊转动连接于右支架上,
光电传感器位于插板的上部,设置于光电传感器支架上。
在上述的采血管条码自动扫描仪中,所述机箱内设有支撑板,所述的左支架、右支架、光电传感器支架固定于支撑板的上部,所述的电机固定于支撑板的下部;所述机箱上设有第一落管孔,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第二落管孔,第一落管孔、第二落管孔均与落管通道相对应,即落管通道位于第一落管孔的正下方、第二落管孔位于落管通道的正下方,第一落管孔、第二落管孔的直径大于采血管管帽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上设有采血管出口,机箱的侧部设有收纳槽,支撑板下部设有溜槽,溜槽的一端位于第二落管孔的下部,溜槽的另一端与采血管出口相连,溜槽自第二落管孔的下部向采血管出口的方向向下倾斜。扫描后的采血管经落管通道进入第二落管孔,落入溜槽中,由溜槽下滑至采血管出口,进入收纳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内设有控制器,所述的电机、条码扫描器、光电传感器、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机箱上设有电源插口,条码扫描器信号输出端口,能与计算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管条码自动扫描仪,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采血护士只需将采完血的采血管放入第一落管孔中,便可自动完成对采血管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工作效率高,通过机箱上设置的信号输出端口与计算机相连,从而实现采血管的计算机跟踪管理,为后续采血管的转移、分配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减轻了操作者的繁琐劳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乐众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乐众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8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