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硬结合板及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7840.2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9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珊;徐景浩;林均秀;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元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H05K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硬 结合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FPC行业软硬结合板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及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FPC中的一个分支是软硬结合板,即内层为软板,外层为硬板,这种类型FPC兼备了FPC优点—柔软薄小,三维立体空间可折叠,可根据整机结构需要做出很复杂的外形;也兼备了PCB的优点—元件区域有足够的刚性,可以贴装较高密度以及体积较大的元件。因此在很多场合应用发展很快。
软硬结合板生产难点之一就是将软板区域的硬板材料去除,如果技术不成熟将出现在生产中后工序去除软板区域的硬板揭盖困难,这很有可能导致生产失败。本技术将可以完全解决这种问题,提高生产合格率和降低生产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揭盖容易可控的软硬结合板及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硬结合板包括依次叠合的第一硬板、第一软板、第二软板和第二硬板,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二硬板的中间部分分别设有第一揭盖区域和第二揭盖区域,所述第一揭盖区域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揭盖区域的下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揭盖区域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适配的待加工区一,所述第二揭盖区域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应适配的待加工区二,所述待加工区一和所述待加工区二均为第三凹槽或孔环槽。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与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分别相对称适配,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为倒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揭盖区域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1mm,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揭盖区域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1mm。
一种所述软硬结合板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步骤a.在所述第一揭盖区域先通过生产设备在所述第一硬板和所述第一软板的交接处先锣出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揭盖区域先通过生产设备在所述第二硬板和所述第二软板的交接处先锣出所述第二凹槽;步骤b. 依次叠合所述第一硬板、所述第一软板、所述第二软板和所述第二硬板;步骤c.通过所述生产设备在所述待加工区一上继续锣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一凹槽后,通过所述生产设备将所述第一揭盖区域从所述第一硬板上分离,通过所述生产设备在所述待加工区二上继续锣槽使其打通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生产设备将所述第二揭盖区域从所述第二硬板上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龙门架、载具和MCU控制器,所述载具位于所述龙门架之间,所述龙门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切削装置,两个所述切削装置之间设置有揭盖装置,所述龙门架上还设置有定位摄像头,所述切削装置、揭盖装置和定位摄像头均与所述MCU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载具内设置有电动抽空泵,所述载具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电动抽空泵相连通的真空吸孔。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上的横向移动机构一和竖向移动机构一,所述竖向移动机构一设置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一上,所述竖向移动机构一上设置有电动马达和与所述电动马达相连接的切削器。
进一步的,所述揭盖装置包括横向移动机构二和竖向移动机构二,所述竖向移动机构二上设置有真空吸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元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元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7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取样器
- 下一篇:一种车辙板试件脱模机及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