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渗灌节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7408.3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6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辛亚南;张翻中;辛勃;陈园;张凤中;辛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鑫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4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渗灌 节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渗灌节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滴灌普遍使用的是一种渗灌管,使用时渗灌面积小。渗水方式是渗灌管上有针孔渗水眼,很容易堵塞。敷设方法是地表面或地下埋灌,地表面渗灌,水分不容易达到树根深部;地下埋管,渗水眼容易堵塞,清理堵塞物麻烦。对于果树只能在表面环状分布渗灌,表面水分蒸发量大,树根深部难以渗透,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源,降低了渗灌效果和施肥效果。专利ZL201420210798.8,虽然解决了目前渗灌管的诸多不足之处,但它的渗水眼的水流量是利用蓄水池落差压实现,造成渗灌水流量不均匀,渗水眼防堵是利用海绵和防护板,没有完全解决防堵、倒吸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渗灌节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渗灌节水装置,渗灌器顶端通过活接头(2)与输水管(1)连接,渗灌器底端设有沉淀杯(6),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灌器由多个渗灌管(3)连接组成,渗灌管(3)之间通过固定套(4)连接,固定套(4)内壁贴有内镶式贴片(5),固定套(4)和内镶式贴片(5)上设有若干对应的渗水眼(8),渗灌管(3)端头开设卡槽(7),内镶式贴片(5)的内凸部分镶嵌在卡槽(7)内与渗灌管(3)固定成一个整体。
所述输水管(1)上设有调节阀(9),输水管(1)首端安装有回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根据需要截取渗灌管的长短利用固定套组装而成,插入植物根下渗灌、施肥,无表面蒸发水分,使肥料能均匀的渗灌到植物根部不同部位,肥料吸收效率高,渗灌眼不堵塞,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2.渗灌器底部的沉淀杯,大大增加了渗灌器的使用时间;
3.利用调节阀控制供水量,便于山坡地调节使用。回流阀解决了停机时输水管的水倒吸导致渗水眼堵塞问题。
4.固定套上设置了内镶式贴片,有效的解决了渗灌眼堵塞问题。适应于林园、大田、日光温室等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渗灌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水管,2-活接头,3-渗灌管,4-固定套,5-内镶式贴片, 6-沉淀杯,7-卡槽,8-渗水眼,9-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见图1-3,一种地下渗灌节水装置,渗灌器顶端通过活接头2与输水管1连接,渗灌器底端设有沉淀杯6,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灌器由多个渗灌管3连接组成,渗灌管3之间通过固定套4连接,固定套4内壁贴有内镶式贴片5,固定套4和内镶式贴片5上设有若干对应的渗水眼8,渗灌管3端头开设卡槽7,内镶式贴片5的内凸部分镶嵌在卡槽7内与渗灌管3固定成一个整体。
所述输水管1上设有调节阀9,输水管1首端安装有回流阀。
使用时,根据树冠的大小、树龄的大小、树根的深浅,确定渗灌管的长短,将设置有内镶式贴片的固定套和渗灌管固定连接。在树冠周围选择若干个插入点,在选择的点上,分别垂直慢慢插入渗灌器。连接输水管,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可以将并联的输水管埋入土壤中,维修时只拔出渗灌器,进行沉淀物清理即可。需要施肥时,停止渗灌若干天,将肥料融化在主沉淀池中即可。如果主沉淀池是公用的,可以在自己的地头输水管上安装截止阀,用三通连接在自己备用的施肥筒中渗灌施肥即可,提高渗灌效果和施肥效果。
本装置可以成套组装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渗灌器可以利用固定套连接组装,也可以将内镶式贴片一次性热压到渗灌管上。但此方法工艺复杂,需要大型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鑫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鑫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7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麦栽培用循环滴灌装置
- 下一篇:自走式喷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