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空气干燥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6234.9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5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卢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何如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空气 干燥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释采样系统中压缩空气的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干燥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稀释法CEMS监测系统,烟气经过稀释后(稀释比通常选择在25:1至250:1之间),有效地降低了烟气的露点温度,使之低于安装地的环境最低温度,从而避免了烟气在环境温度下产生的结露现象,因此用于稀释烟气的稀释气是相当重要的,其一般采用压缩后的干燥空气,如果稀释气中含有水或其他干扰类的气体,那么对被监测的气体测量将会带来很大的误差,例如,稀释空气中1ppm NO在稀释比为100:1大稀释系统中得到100ppm的响应。而目前压缩空气系统和专门的空气压缩机提供的稀释空气不能够满足CEMS对稀释气体的要求,因而需要另外的清洁空气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压缩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其用于稀释法CEMS监测系统,能有效去除压缩空气中的干扰分子及水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包括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所述第一吸附器连接压缩空气入口管,所述第二吸附器连接压缩空气出口管,所述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二吸附器设置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旁路阀。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和压缩空气出口管上分别设置第一湿度检测器和第二湿度检测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器内填充分子筛。
优选地,所述分子筛为13X分子筛,其吸附分子的直径为3.64A~10A。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附器内填充硅胶干燥剂。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内部均设置气体均布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器与第二吸附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均采用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器和第二湿度检测器均为垂直安装,两者所配置的湿度传感器的不锈钢金属探头方向朝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吸附器内装满13X分子筛,其用于吸附分子直径在3.64A~10A之间的气体,例如H2O、CO2、SO2等气体;第二吸附器内装满硅胶干燥剂,其作用是为了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压缩空气;经由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的压缩空气洁净无水、无干扰气体,能够满足稀释气的要求;
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可采取单台运行的方式以节省能耗,在第一吸附器出口设置第一湿度检测器,若其检测的压缩空气的湿度满足稀释气的要求,则通过旁通阀的切换使得压缩空气经由旁通管直接引出与烟气进行稀释,减少分子筛的消耗,以降低成本;
第一湿度检测器和第二湿度检测器的检测值可分别判断第一吸附器内的分子筛和第二吸附器内的硅胶干燥剂是否处于吸附饱和状态,以及时进行分子筛和硅胶干燥剂的再生或更换,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在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内均设置过滤网和气体均布机构,过滤网用于防止吸附器的分子筛或硅胶干燥剂被压缩空气携带,避免了压缩空气的二次污染,气体均布机构用于使得压缩空气均匀通过分子筛或硅胶干燥剂、增大其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强干扰气及水分的脱除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缩空气干燥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压缩空气入口管;2、压缩空气出口管;3、第一吸附器;4、连通管;5、第二吸附器;6、分子筛;7、硅胶干燥剂;8、旁通管;9、旁路阀;10、第一湿度检测器;11、第二湿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何如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何如自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6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