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5133.X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9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宿晨骏;吴新中;章文杰;吴继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28 | 分类号: | G01L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59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120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制动 钳拖滞 力矩 检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的轴承组与扭矩传感器的连接采用联轴器连接,由于联轴器拆卸极为麻烦,在拆卸过程中容易损坏联轴器,为了避免联轴器损坏,故在进行产品型号切换的时候,需要单独更换模拟盘,产品安装板和产品固定螺栓这一整套单独散件,模拟盘每次安装需要进行跳动检测和调整,导致工装更换极为繁琐,拆落的零件不容易放置和存放,且较小的零件容易丢失,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模拟盘的跳动检测和调整大大加大了员工的劳动量,时间成本较大,生产效益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整体便于更换和存放的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包括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带动轴承组内的轴旋转,产品固定螺栓穿过产品安装板与轴承组内的轴夹紧模拟盘,所述扭矩传感器和轴承组内的轴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的开口式连接端和插接式连接端,所述插接式连接端的中心线与扭矩传感器的轴线一致,所述插接式连接端的外壁与开口式连接端的内壁在扭矩传感器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存在相互作用的驱动面,所述扭矩传感器通过驱动面带动轴承组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安装板上设置有防护套,所述产品固定螺栓依次穿过防护套和产品安装板,所述产品固定螺栓与产品安装板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板,所述轴承组和产品安装板均设置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组和产品安装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底板和工作台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销孔,所述定位销依次穿过底板上的销孔和工作台上的销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搬运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固定螺栓对应产品安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
综上所述,当需要更换模拟盘的时候,只要将定位销从底板上取出,然后控制住底板上的搬运把手沿扭矩传感器的轴线移动,使开口式连接端和插接式连接端分离不再配合,将轴承组、模拟盘、产品固定螺栓、产品安装板和安装板固定块作为一个整体模块沿扭矩传感器的轴线方向移动,此时由于上述部件均设置在底板上,此时只要控制底板上的搬运把手将整体模块搬运,再将事先调试好的另一个型号的整体模块换上,具体是将底板上插入定位销,用于固定整体模块,同时将开口式连接端和插接式连接端进行滑动插接,由于插接式连接端的外壁与开口式连接端的内壁在扭矩传感器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存在相互作用的面,故当电机带动扭矩传感器旋转工作的时候,开口式连接端和插接式连接端能相互作用同步旋转,这样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便能正常工作,整个更换过程操作简单,劳动量少,时间短,更换下的整体工装不易丢失,易于存放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改造后整体模块的主视图;
图2为改造后整体模块的侧视图;
图3为改造后整体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的俯视图。
标注说明:1、电机;2、联轴器;3、扭矩传感器;4、轴承组;5、工作台;6、模拟盘;7、产品固定螺栓;8、产品安装板;9、安装板固定块;10、定位销;11、搬运把手;12、底板;13、防护套;14、手柄;15、插接式连接端;16、开口式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制动钳拖滞力矩检测工装,包括电机1,电机1通过联轴器2驱动扭矩传感器3,扭矩传感器3带动轴承组4内的轴旋转,产品固定螺栓7穿过产品安装板8与轴承组4内的轴夹紧模拟盘6,所述扭矩传感器3和轴承组4内的轴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插接的开口式连接端16和插接式连接端15,所述插接式连接端15的中心线与扭矩传感器3的轴线一致,所述插接式连接端15的外壁与开口式连接端16的内壁在扭矩传感器3的轴线的圆周方向存在相互作用的驱动面,所述扭矩传感器3通过驱动面带动轴承组4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5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结构的防滑汽车衡
- 下一篇:变送器及其接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