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5059.1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5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恩新能源汽车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7/06 | 分类号: | F02M2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李正方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汽车 燃油 活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燃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繁荣与便利,也相对地制造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汽车消耗大量的燃油。然而,最头痛的问题还在于汽车的尾气排放。每天超量的机动车排放物,已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威胁到人体健康与人类的生活品质。
现有的改进方法有很多,如:修改燃烧室形状以消除熄火死角,改善进排气阀的启闭时段,控制汽缸内所容许的温度变化范围,重新设计汽缸口径与爆程比率等等,但是,无论汽车工程师再如何努力,就是无法使燃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在汽缸内完全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管监控系统再如何精密先进,内燃机依然会排出可观的未燃碳氢、一氧化碳微碳尘与氮氧化物。
研究发现波长在 3—20 m之间远红外线光子的动能可以被燃油中碳氢分子共振吸收以提高其键能,经过远红外线照射过的燃油,由于其挥发性增高,可以与氧气均匀混合,而且整个油气的闪点降低,其易燃度大大提升。同时,燃油分子团被远红外射线打散,其内部的碳与氢原子和氧结合的机会大为增加,因此燃烧也较为完全。未燃的碳氢或碳粒,以及未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也都将很明显地降低。此外,由于燃油内能被转移成废气的热耗部分降低而不会提高废气温度,因此也势将压抑氮氧化物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能够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尾气排放。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包括远红外发射体,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所述远红外发射体内部设有供燃油流通的空腔,所述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外部包裹有保护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远红外发射体呈圆柱状,所述远红外发射体为远红外陶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壳固定包覆在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外壁上,所述保护壳的横截面呈六边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的尺寸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的轴心线与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轴心线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壳为金属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依靠本身发射的远红能量波,对经过其内部的燃油分子进行辐射,可以对燃油进行活化处理,使燃油燃烧充分,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尾气的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远红外发射体;2、燃油管接头;3、发动机接头;4、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安装在汽车燃油管上的燃油活化装置,包括远红外发射体1,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燃油管接头2和发动机接头3,所述远红外发射体内部设有供燃油流通的空腔,所述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外部包裹有保护壳4。
所述远红外发射体呈圆柱状,所述远红外发射体为远红外陶瓷。
所述保护壳固定包覆在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外壁上,所述保护壳的横截面呈六边形状。
所述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的尺寸相同。
所述燃油管接头和发动机接头的轴心线与所述远红外发射体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保护壳为金属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恩新能源汽车组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恩新能源汽车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5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割草机中的化油器
- 下一篇:一种空气预滤器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