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移位喷气扬水式鱼池增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4657.7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6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陈红中;惠筠;张翼;侯广贤;李芳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移位 喷气 扬水 鱼池 增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增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移位喷气扬水式鱼池增氧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常用增氧机有多种类型,这几类增氧机虽能满足渔业生产要求,但其增氧功能单一,效果欠佳,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增氧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设计了一种自行移位喷气扬水式鱼池增氧机。
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行移位喷气扬水式鱼池增氧机,包括混气管、通气管和空气压缩机,所述混气管为“7”型结构,包括混气管竖段和混气管横段;在混气管竖段的下部内腔壁上匹配安装有多喷孔供气环;所述多喷孔供气环的上侧壁分布有轴向喷孔和中心向喷孔,所述轴向喷孔的喷气方向竖直向上,所述中心向喷孔的喷气方向汇聚于轴心;所述多喷孔供气环与通气管连通,通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在所述混气管竖段的上部位于混气管横段下侧的区域设置有支撑耳,在支撑耳下侧连接有浮台确保整机漂浮于水面;在所述混气管横段出口设置有扁平鸭嘴状扩散喷口,该扁平鸭嘴状扩散喷口的出水口为横向扁平口。
所述通气管包括固定通气管和带浮标的通气软管,固定通气管与混合管竖段侧壁贴合固定,带浮标的通气软管外侧均布有浮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能够自行移动位置,喷口喷射反作用力推动增氧机自行移动。2.利用气动原理进行增氧和扬水工作;3.多喷孔(嘴)在管内向水中喷气,受管壁约束使空气和水体充分接触混合,增氧效果好;4.能够达到水中、空中和水面三重增氧效果;5.集充气式、射流式、喷水式、叶轮式增氧机的功能于一体,同时实现增氧、曝气、上下水体交换、均衡鱼池水温和营养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池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喷孔供气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鱼池增氧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混气管竖段,2为混气管横段,3为扁平鸭嘴状扩散喷口,4为进水口,5为多喷孔供气环,6为固定通气管,7为带浮标的通气软管,8为圆形浮台,9为中心孔,10为支撑耳,11为轴向喷孔,12为中心向喷孔,13为空气压缩机,14为鱼塘一,15为鱼塘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移位喷气扬水式鱼池增氧机,包括扩散喷口、“7”形混合管、供气管、多喷孔(嘴)供气环和支撑板等组成部分。将所述增氧机安装在鱼池内带有中孔的圆形浮台8上(在所述混气管竖段1的上部位于混气管横段2下侧的区域设置有支撑耳,在支撑耳下侧连接有圆形浮台8确保整机漂浮于水面),用软质通气管与机身的供气管连接,由岸上的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即可工作(系统组成如图4)。“7”形混气管为所述增氧机的混合掺气及水气混合体流通的管道,其材料为金属或非金属,断面形状、尺寸、管长及管壁厚度根据生产要求决定。
圆形中孔浮台是为所述增氧机配套使用的工作承台,中间设置圆孔满足混气管竖段1通过,外边轮廓设为圆形方便其碰到鱼池池壁时能够随机转向。浮台的尺寸、浮力及稳定性以满足增氧机安装使用为宜,其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金属、塑料、木材等。
空气压缩机是整个掺气增氧系统的动力装置,其供气能力决定的增氧机的工作状态,供气压力和供气流量要满足增氧机正常工作要求,宜选用市场上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能耗低的机型。
参见图2,在混气管竖段1的下部内腔壁上匹配安装有多喷孔供气环5;所述多喷孔供气环5的上侧壁分布有轴向喷孔和中心向喷孔,所述轴向喷孔的喷气方向竖直向上,所述中心向喷孔的喷气方向汇聚于轴心。多喷孔供气环5由其向管内供给有压气流,掺气增氧,提供动力。其材料为金属或非金属,喷孔(嘴)直径、喷孔(嘴)数量、环管壁厚和长度根据生产要求决定;喷孔(嘴)均匀分布在供气环上,喷气方向有区别,一部分竖直向上,一部分稍微倾向中心,以实现向上携带水体和充分掺气的双重作用。
多喷孔(嘴)供气环在“7”形混气管竖管下部水中喷气,在管内形成水气混合体,在连同管作用和喷射气流的携带作用下,水气混合体向前流动,经括扩散喷口扬洒入池,以水流扰动鱼池表层水体,达到水中增氧、空中增氧和水面增氧的多重增氧效果;喷口喷射反作用力推动增氧机自行移动,使鱼池不同位置水体都能得到增氧,并进行深层和表层水体交流互换,发挥一定的曝气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未经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4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池过滤用净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赤坂鱼池增氧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