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4381.2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5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米凯尔·伯纳德·安德烈·勒费伍赫;谢刚;吴海全;贡维勇;师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耳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倾听音乐成为人们在工作闲暇之余舒缓心情,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为了让每个用户都能在闲暇时间体验音乐的魅力,打开封闭的心情,激发提升创造力而研发出双耳机腔体来满足音乐发烧友的需求。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尽情释放,享受生活。
目前市场上的双扬声器耳机主要是头戴式的耳机或者是圈铁式耳机,头戴式双扬声器耳机无法做到微型化,圈铁式耳机需要增加电子分频才能很好的将高、低音衔接在一起,成本高,结构复杂,增加耳机的全音域需求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结构复杂,很难满足耳机的全音域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壳体、导音架、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
所述导音架包括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隔板,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隔腔、第二隔腔以及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隔腔的第一出音通道,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腔与所述第二隔腔之间,所述高音扬声器设于所述第一隔腔,且其出音面正对连通所述第一出音通道,所述低音扬声器设于所述第二隔腔。
所述导音架还包括从所述隔板的板面向所述第一隔腔延伸出的导音管,所述隔板板面开设与所述导音管相连通的导音孔,所述导音管与所述导音孔共同形成用于供所述低音扬声器发出的低音频辐射至所述第一隔腔的第二出音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从所述第一隔腔的腔壁并于所述第一出音通道的道口外周处向所述隔板凸伸形成的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音通道连通的通腔,所述高音扬声器固设于所述通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于所述通腔腔壁沿其周向凸伸形成的限位环,所述高音扬声器的出音面抵顶于所述限位环的环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音管延伸至所述环形支架的周侧,所述环形支架的根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出音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音通道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低音扬声器固设于所述隔板,且其出音面背对所述隔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音管与所述导音孔皆设置有多个,任一所述导音孔皆与一所述导音管正对并连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于所述第二隔腔腔壁开设与外界连通并用于供耳机线引入至所述高音扬声器和所述低音扬声器处的引线孔;
所述入耳式耳机还包括用于供耳机线穿过的引线管,所述引线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引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低音扬声器和所述高音扬声器均为动圈式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高音扬声器设置在第一隔腔,且其出音面正对于第一出音通道,并且与第一出音通道连通,使高音扬声器发出的高音频经由第一出音通道传递至耳腔;低音扬声器设置在第二隔腔,且其发出的低音频经由第二出音通道传递至第一出音通道,再进入耳腔,而低音扬声器发出的低音频中带有部分高音频,经由第二出音通道将其高音频的部分过滤掉,这样低音扬声器和高音扬声器就能很好的衔接起来,不会因为低音扬声器发出的部分高音频与高音扬声器发出的高音频产生叠加或抵消造成声波曲线不平滑,结构简单,真正满足全音域的需求。另外,低音扬声器装置在高音扬声器的后面用来增强低音部分,且可以形成一种3D环绕的音质效果,低音扬声器通过导音孔、导音管的设计将低音频中的高频部分全部滤波掉,最后只剩下低音频,而此部分低音频和高音扬声器发出的高音频通过这一结构滤波达到全频带宽的目的,在应用于耳机上时,可以让消费者在可听的音域范围内到聆听到更宽音域的音质细节和泛音成分,更好的体现音乐的层次感和细节表现力,重现真实的原音。同时,通过结构分频将低音扬声器和高音扬声器很好的衔接在一起,降低了入耳式耳机的成本,能满足低价位全音域耳机的市场需求,满足学生及年轻的低收入群体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沿中线B-B的剖视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4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外径快速检测装置
- 下一篇:母线表面处理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