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位移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3335.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林秋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物尔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G01B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移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位移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位移监测仪。
背景技术
隧道盾构施工及车站基坑开挖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影响,引起地层移动和变形,地层移动和变形最直接的表现为地表沉降或隆起,严重的还会引起建筑物开裂、损坏等问题。各种施工沉陷引起的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疑巨大的。因此,必须对施工引起的沉降进行有效的监测,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沉降监测是使用全站仪或者数字水准仪监测,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的联测采用一等水准观测,起初开始观测时,一个月复测一次,三个月以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遇跨雨季等特殊情况增加观测次数,以判定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工作基点均位于沉降影响范围外的已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上。此两种方法均需要人工测量观测,另外全站仪的监测标志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再回收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随着工程量的与日俱增,浪费的资源会越来越多。
因此,现有的位移监测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位移监测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位移监测仪,包括外壳上盖、DTU模块、电源适配器、板子、激光模块、天线、外壳下盖和标志物,标志物设置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标志物上面贴敷有反光膜,所述DTU模块、电源适配器、板子、激光模块和天线固定在外壳上,外壳包括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外壳下盖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上,第一固定支架两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三固定支架,第三固定支架上安装有第四固定支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外壳下盖之间通过氩弧焊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第二固定支架和第三固定支架之间通过螺丝固定,第二固定支架与第四固定支架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优选的,所述板子内部设置有433模块和远程数据模块,外壳内部设置有电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实现位移监测的工作需要,能够灵活调节并方便回收;实时监测的数据会自动上传到服务器,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多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查询沉降数据;通过采用了激光模块和433模块远程数据模块实现了对监测点的位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尤其是对盾结构收敛、下沉以及道床下沉、轨道间距提供有价值的实时数据参考;可以随时随地对进行位移监测,不需要人工检测,节约成本;还设立了数据库,将获得的数据储存在数据库中,并通过数据得出一个沉降曲线图,从而可提供完整的变形情况以供查询和沉降趋势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上盖;2-DTU模块;3-电源适配器;4-板子;5-激光模块;6-天线;7-外壳下盖;8-第一固定支架;9-第二固定支架;10-第三固定支架;11-第四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位移监测仪,包括外壳上盖1、DTU模块2、电源适配器3、板子4、激光模块5、天线6、外壳下盖7和标志物,标志物设置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标志物上面贴敷有反光膜,DTU模块2、电源适配器3、板子4、激光模块5和天线6固定在外壳上,外壳包括外壳上盖1和外壳下盖7,外壳下盖7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8上,第一固定支架8两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支架9和第三固定支架10,第三固定支架10上安装有第四固定支架11,第一固定支架8与外壳下盖7之间通过氩弧焊焊接,第一固定支架8与第二固定支架9和第三固定支架10之间通过螺丝固定,第二固定支架9与第四固定支架11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板子4内部设置有433模块和远程数据模块,通过激光模块5和433模块远程数据模块实现了对监测点的位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尤其是对盾结构收敛、下沉以及道床下沉、轨道间距提供有价值的实时数据参考;外壳内部设置有电源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物尔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物尔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3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接触网测量仪
- 下一篇: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