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震性能试验柔性简便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2791.3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3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政;蒋庆;王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性能 试验 柔性 简便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抗震性能试验柔性简便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建筑结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主要有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如今,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筑的发展,非结构构件对主体结构的性能影响都需要作一定量的性能研究。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为了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新建建筑需满足很好的抗震性能要求。为此需要对相应的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试验以探索和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建筑提出能够满足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为了统一建筑抗震试验方法,确保抗震试验质量,制定了《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96。根据该规程:试件需要通过加载器施加竖向荷载,须在门架与加载器之间设置滚动导轨,来满足试件由于发生较大位移时,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器与试件的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但是在进行抗震性能试验时,对于较大的门架与加载梁安装相当繁琐,另外,往往因为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千斤顶与加载梁之间设置滚动导轨,难以保证施加竖向荷载的加载器在试件发生位移时其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开发出满足抗震性能试验要求、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的简便加载装置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性能试验柔性简便加载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性能试验柔性简便加载装置,包括将试件固定于地梁上的约束单元、对试件施加水平载荷的水平加载单元以及对试件施加垂直载荷的垂直加载单元,所述垂直加载单元包括垂直千斤顶、竖向柔性拉杆以及位于试件上方的反力梁,所述竖向柔性拉杆下端与地梁固定、上端与所述反力梁连接,所述垂直千斤顶固定于所述反力梁底部且向所述试件顶部施加垂直载荷。
进一步的,所述反力梁沿水平方向布置且与所述水平加载单元的施力方向垂直,所述反力梁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竖向柔性拉杆,所述垂直千斤顶位于所述反力梁两端的竖向柔性拉杆之间,所述竖向柔性拉杆上端穿过所述反力梁且所述竖向柔性拉杆上端套设有位于所述反力梁上方的限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加载单元包括作动器以及与所述作动器连接为整体的夹持机构,所述作动器安装在反力墙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对平行布置的竖直钢板以及水平柔性拉杆,所述试件位于所述竖直钢板之间,所述水平柔性拉杆贯穿并连接所述竖直钢板且所述水平柔性拉杆两端分别设有使所述竖直钢板将所述试件夹持固定住的紧固螺栓,所述作动器通过施加水平载荷于所述竖直钢板的板面上而实现对所述试件的拉压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单元包括垂直约束单元以及水平约束单元,所述垂直约束单元包括将试件的基础底座垂直固定于地梁上的地脚螺栓,所述水平约束单元包括支撑梁、水平千斤顶以及反力座,所述支撑梁一端垂直抵靠在反力墙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试件的基础底座上,所述反力座位于所述试件远离所述反力墙的一侧并与地梁固定,所述水平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反力座上且作用于所述试件的基础底座,所述水平千斤顶的作用力方向与所述水平加载单元的施力方向相反且与所述支撑梁的轴向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试件顶部涂覆有润滑油层。
进一步的,所述反力梁上供所述竖向柔性拉杆穿过的螺栓孔与竖向柔性拉杆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将所述间隙填充并使得所述竖向柔性拉杆的杆身与螺栓孔之间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千斤顶为电动液压千斤顶。
进一步的,所述试件包括两处基础底座,所述水平约束单元还包括卡设在所述基础底座中间的水平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梁的轴向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2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