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缆金属带折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1786.0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甫;邹海明;杨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2 | 分类号: | H01B13/2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何艳,王晓霞 |
地址: | 2155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金属 带折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金属带折边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带是线缆综合护层结构的主要单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及光缆等。在线缆的实际生产中,会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材质的金属带包裹线缆的缆芯,然后再在其上包裹外护套。金属带的好坏会影响线缆的综合质量,在线缆的实际生产中,若线缆金属带折边不佳,很容易造成线缆外观不良、搭接渗水、断带等现象。现有的金属带折边方式大多是采用了固定式折边模,而造成不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固定式折边模的阻力造成金属带发热,致使金属带表面的胶膜融化,阻断金属带;2)固定式折边模的折边不圆整,造成线缆表面不良;3)固定式折边模,上下左右调节不便,容易造成折边误差且降低生产效率。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缆金属带折边装置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金属带折边装置,折边圆整,且能够降低金属带折边的断带频率,提高线缆综合质量,提升线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线缆金属带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底板、立柱、第一折边机构以及第二折边机构,所述的立柱的数量有一对,彼此平行地固定在主体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的第一折边机构的数量有一对并且沿主体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折边机构包括第一单边燕尾契铁、第一燕尾底座、第一轴承座、第一调节轴套、第一导轮轴、第一折边轮、第一调节丝杆以及第一调节手柄,所述的第一单边燕尾契铁有两块,彼此面对面沿主体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主体底板上,所述的第一燕尾底座卡设在两块第一单边燕尾契铁之间且与两块第一单边燕尾契铁构成滑配,所述的第一轴承座的底部与第一燕尾底座固定安装,所述的第一调节轴套安装在第一轴承座的顶部,所述的第一导轮轴插设在第一调节轴套内,所述的第一折边轮安装在第一导轮轴上且与第一导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调节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燕尾底座的靠近立柱一侧的侧面连接安装,第一调节丝杆的另一端向立柱的方向延伸且穿过立柱,所述的第一调节手柄安装在第一调节丝杆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折边机构的数量与第一折边机构的数量相当,且一一对应,第二折边机构包括第二单边燕尾契铁、第二燕尾底座、第二轴承座、第二调节轴套、第二导轮轴、第二折边轮、第二调节丝杆以及第二调节手柄,所述的第二单边燕尾契铁有两块,彼此面对面沿立柱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立柱的内侧壁上,并且对应第一折边机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燕尾底座卡设在两块第二单边燕尾契铁之间且与两块第二单边燕尾契铁构成滑配,所述的第二轴承座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二燕尾底座固定安装,所述的第二调节轴套安装在第二轴承座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导轮轴插设在第二调节轴套内,所述的第二折边轮安装在第二导轮轴上且与第二导轮轴传动连接,第二折边轮与第一折边轮垂直设置,并且两者圆弧边相切,所述的第二调节丝杆的底端与第二燕尾底座的顶端连接安装,所述的第二调节手柄安装在第二调节丝杆的顶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折边轮在四周边沿且朝向第二折边轮开设内弧形槽,第二折边轮将圆弧边嵌入内弧形槽内实现与第一折边轮的圆弧边相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折边机构还包括第一锁紧套,所述的第一锁紧套安装在第一调节轴套的下方;所述的第二折边机构还包括第二锁紧套,所述的第二锁紧套安装在第二调节轴套的朝向立柱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折边轮和第二折边轮的旋转不受动力限制,并且上下、左右调节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线缆生产效率;金属带的折边圆整,不易造成线缆表面不良;金属带与第一、第二折边轮之间的摩擦发热量低,由此能够降低金属带折边的断带频率,提高线缆综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底板、2.立柱、3.第一折边机构、31.第一单边燕尾契铁、32.第一燕尾底座、33.第一轴承座、34.第一调节轴套、35.第一导轮轴、36.第一折边轮、361.内弧形槽、37.第一调节丝杆、38.第一调节手柄、39.第一锁紧套;4.第二折边机构、41.第二单边燕尾契铁、42.第二燕尾底座、43.第二轴承座、44.第二调节轴套、45.第二导轮轴、46.第二折边轮、47.第二调节丝杆、48.第二调节手柄、49.第二锁紧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1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