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10859.4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3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白光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以及 具有 电动汽车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控制器包括控制箱体、电容、半导体(IGBT)模块、半导体(IGBT)模块驱动板、电源板以及控制板,其冷却液散热结构多为通过在电源板、电容、半导体(IGBT)模块的外部通过设置单独的散热器后通过外部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上流过的冷却液来到达半导体模块冷却散热的目的,如在所述半导体(IGBT)模块外部设置散热器等。
但上述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及其散热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设计使得电机控制器中半导体模块、电容模块、散热器模块均占据一部分的体积位置,使得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模块的整体体积偏大,同时此种散热器结构也增加了控制器的重量。
2、上述的现有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结构仅能实现半导体模块的单面散热,散热效果差。
3、上述的现有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半导体散热结构仅能对半导体模块进行散热,而从半导体模块向控制器中其他电子元器件的内部排放的热量增加后,其他电子元器件的内部温度就要上升,仅能针对半导体模块进行散热,或者需要额外增加散热回路来对其他元器件进行散热,结构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使其可以对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容进行充分散热,同时可简化散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电动汽车控制器,其能够对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半导体模块(IGBT)以及电容进行散热,延长半导体元件的使用寿命;且使得电动汽车控制器更为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在简化了电动汽车控制器结构的基础上也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约了工人的操作时间,降低了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包括相互平行的散热内管以及散热外管;所述散热内管具有供冷却液通过的第一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散热外管具有供冷却液通过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散热内管与散热外管弯折形成半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散热内管的环绕区域形成用于安装第一发热元件的空间,并通过所述散热内管的内侧表面为所述第一发热元件散热;所述散热内管与散热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二发热元件的第一夹层,并通过所述散热内管的外侧表面和所述散热外管的内侧表面为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散热。
优选的,所述散热外管的数量为两根以上,且相互平行;相邻两根所述散热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三发热元件的第二夹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层内,所述散热内管的外侧表面以及散热外管的内侧表面分别覆盖并紧贴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的两个有效散热面;所述散热内管的内侧表面环绕并紧贴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层内,一所述散热外管的外侧表面以及另一所述散热外管的内侧表面分别覆盖并紧贴所述第三发热元件的两个有效散热面;所述散热内管的内侧表面环绕并紧贴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的外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散热内管与散热外管的三个折弯处均设有折弯圆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与第二冷却液出口同侧设置;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一冷却液出口同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散热内管以及散热外管均为多孔挤压型扁管及其同族多孔挤压型铝型材。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包括乙二醇或水。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其包括上述散热器、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容;且所述第一夹层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半导体模块,所述电容安装在所述散热内管的环绕区域形成的用于安装第一发热元件的空间内。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器,其包括上述散热器、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容;
所述第一夹层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半导体模块和/或第二夹层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半导体模块;
所述电容安装在所述散热内管的环绕区域形成的用于安装第一发热元件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
1、对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半导体模块(IGBT)实现双面散热,散热效果好,更好的解决半导体元件的散热问题,延长半导体模块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108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数字功放电路板
- 下一篇:屏蔽罩和散热板的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