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8550.1 | 申请日: | 201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平;袁频频;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轮有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16 | 分类号: | B21C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306 | 代理人: | 唐海波 |
地址: | 2012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铜管 拉伸 游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拉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
背景技术
铜管拉伸时,首先在铜管坯头部敲一个凹坑,使凹坑处的铜管内径小于游动芯头的最大直径,放入游动芯头芯头后,芯头收到凹坑的阻挡停留在铜管的头部。拉伸开始后,芯头收到凹坑处的阻力,自动进入外模模腔中,完成拉伸。
当拉伸厚壁铜管时,再管坯头部敲凹坑时,用力太轻,无法形成凹坑,芯头不能停留在管坯的头部,容易滑入铜管后段,芯头无法进入外模模腔中,形成空拉。
当用力太大时,凹坑太深,拉伸时游动芯头受到凹坑处的阻力太大,导致芯头无法在铜管坯内孔中游动,芯头会从外模模腔中向前窜出,导致铜管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在拉伸时,不需要在管坯的头部敲凹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所述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包括圆柱体段、过渡变形段和定型段,所述圆柱体段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过渡变形段左边连接定型段,其右边连接在圆柱体段左端,所述圆柱体段右端连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上套接有软圈,所述软圈外径尺寸略大于铜管内孔尺寸。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过渡变形段的右端面为所述圆柱体段的左端面的圆形、所述过渡变形段的左端面形状与铜管内孔形状一致,所述圆形的圆心与左端面形状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过渡变形段的周壁上具有斜坡,所述斜坡为所述过渡变形段的左端面形状外沿与所述过渡变形段的右端面外沿连线形成。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圆柱体段右端设有螺孔,所述连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连杆通过螺纹与所述螺孔固定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杆长度为5-6m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软圈外径尺寸大于铜管内孔尺寸0.1-0.2m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软圈为橡皮圈或硅胶橡圈。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圆柱体段、所述过渡变形段和所述定型段一体成型,所述圆柱体段、所述过渡变形段和所述定型段的外表面均光洁。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游动芯头还包括引导段,所述引导段设在所述圆柱体段的右端面上。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引导段构造成半球状,其端部中心设有连杆固定位。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杆固定位为螺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包括圆柱体段、过渡变形段和定型段,所述圆柱体段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过渡变形段左边连接定型段,其右边连接在圆柱体段左端,所述圆柱体段右端连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上套接有软圈,所述软圈外径尺寸略大于铜管内孔尺寸;由于软圈尺寸略大于内孔尺寸,受弹力变形后,会固定在铜管内孔中,使铜管的拉伸能够顺利进行,不需要在管坯的头部敲凹坑了,能够生产内壁光滑的厚壁大长度铜盘管,产品的内外表面光滑,几何尺寸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增加了产品材质的致密度,承受更大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所述用于厚壁铜管拉伸的游动芯头包括圆柱体段21、过渡变形段22和定型段23,所述圆柱体段21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过渡变形段22左边连接定型段23,其右边连接在圆柱体段21左端,所述圆柱体段21右端连接有一连杆24,所述连杆24上套接有软圈,所述软圈外径尺寸略大于铜管内孔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轮有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轮有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85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