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静定结构释放应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6569.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嵇龙;吴巨贵;纪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定 结构 释放 应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静定结构释放应力装置。
背景技术
超静定结构是指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支座反力和内力不能单独由静力平衡条件全部确定的结构,例如固定一块木板需要两枚钉子阻止木板下落和转动,这时可以认为是静定结构,若继续钉入多余的钉子则为多余的约束,也就是超静定结构,可见超静定结构整体性好,有较大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即使其中一个或多个约束破坏仍不至于固定物件失稳,因而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土建、水利、航空、船舶等工程中的主体结构和机械工程中的支承结构通常是复杂的超静定结构。
目前,桥梁结构工程中多次超静定结构得到广泛的运用,例如图1,左右两段桥梁往往通过配筋、配束的方式承接;而桥梁结构在受到荷载作用下在固结位置产生较大的次应力,该位置受力复杂,较易产生开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静定结构释放应力装置,其优点是施工过程中在固结的位置解除约束,减小成桥后在此位置的次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静定结构释放应力装置,包括与两段相互承接的桥梁滑移连接的滑动支座,滑动支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不同桥梁的限位钢构件,滑动支座的宽度小于桥梁宽度,滑动支座外周向浇筑有承接两段桥梁的混凝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支座滑移至两段桥梁结构的连接处,通过限位钢构件将两段桥梁承接固定形成固定结点,因此临时实现的连接关系为桥梁-滑动支座-桥梁;由于滑动支座的宽度小于桥梁的宽度,因此可使用混凝土在两段桥梁外部浇筑形成框形的连接结构,进一步的可取下滑动支座,在该框形结构内继续浇筑混凝土,利用混凝土固定两段桥梁,该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在固结处的次应力大大减小,提高了桥梁的安全型和耐久性,且施工过程中采用该装置较为方便,工程造价低,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支座上设有四个对称设置且贯穿滑动支座的钢管,且限位钢构件穿过钢管并穿入桥梁形成固定结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管可供限位钢结构穿入,实现桥梁的承接固定,钢管的内壁结构强度较高,与限位钢构件相互配合实现了较高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靠近桥梁的侧壁上设有门槽,滑动支座上设有与门槽相通的导流槽,所述限位钢构件为槽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引导混凝土进入门槽,穿过门槽的混凝土将向桥梁的固定结点移送,实现两段桥梁的承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于两个桥梁上的限位钢构件的开口相对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段桥梁的弯曲应力的方向与限位钢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限位钢构件帮助两段桥梁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支座上设有联动块,联动块的侧壁连接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上设有两个用于夹持桥梁的夹板,两块夹板上均螺接有用于抵触桥梁侧壁的调节螺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杆向外延伸所形成的两块夹板位于桥梁的两侧,夹板可通过调节螺栓调节整个滑动支座相对桥梁的中心位置,滑动支座的位置处于中心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杆上设有用于沿桥梁滑移的滑动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杆通过滑动轮滑移,实现了较小的滑动阻力,运行稳定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轮为两个,且关于引导杆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滑动轮提高了引导杆两侧的运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块的顶面上设有向上延伸的牵引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牵引杆可供使用者移动联动块,从而取出滑动支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在固结位置通过设置滑动支座解除约束,脱架后再固结,施工方便,造价低,提高了桥梁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桥梁;2、滑动支座;3、槽钢;4、混凝土;5、钢管;6、门槽;7、联动块;8、引导杆;9、夹板;10、调节螺栓;11、滑动轮;12、牵引杆;13、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6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