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6568.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凌俊;黄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2D5/46;E02D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地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中的地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地基处理方法包括若干操作方法,但主要的目的均在于保证地基的稳定状态,减少地基上部结构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如图1,道路工程中,针对于深厚的软土地基,通常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方式,新建的道路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处理方式较为合适,经使用不会产生明显的沉降问题。
但对于在现状道路地基的基础上加宽加高的高填土路堤,因水泥搅拌桩自身抗剪性能较差、抗滑移能力较弱、深层搅拌桩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等缺点,坡脚处路堤容易出现开裂、滑移,从而产生高度差明显的裂缝,导致“桥头跳车”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其优点是减少填方路堤沉降的情况,提高整体路堤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型地基结构,包括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一道路地基形成坡面的第二道路地基,第一道路地基内侧设有水泥搅拌桩,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以及第二道路地基内设有若干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包括桩帽和承接管,且桩帽的宽度大于承接管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道路地基的位置采用水泥搅拌桩,第二道路地基的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而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的过渡位置采用预应力管桩和水泥搅拌桩相互结合过渡,同一断面采用两种地基处理方式;预应力管桩主要通过桩帽形成第二道路地基的承托,且桩帽和承接管之间的宽度差使得桩帽的下沉移动受到相对约束,而桩帽承托上层路堤的相关结构后减少了前述过渡位置的下沉量,该方案的设计主要利用预应力管桩的抗剪切强度高、抗滑移能力强、工厂预制质量较高等优点,对于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的坡面形成良好的保护,减少了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的同时,提高了整体路堤的安全性;另外,该第一道路地基与第二道路地基之间填设预应力管桩的结构不仅适用于现状基础上加宽加高的高填土路堤,同样适用于新建的高填土路堤工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管靠近桩帽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环槽,该环槽上浇筑有C25混凝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管通过环槽形成内嵌的容腔,此时环槽内填充C25混凝土实现承接管的承托固定,减少了承接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活动量,提高了承接管的位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道路地基靠近桩帽的上侧铺设有砂砾垫层,砂砾垫层上铺设有石灰土分层,石灰土分层与砂砾垫层之间设有土工格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砂砾垫层作为基层铺设结构具有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的特点,而石灰土实现较为密实的铺设过程,本方案中将石灰土分层的压实度控制在93%以上,以夯实地基基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水泥搅拌桩沿第一道路地基的长度方向继续延伸至第二道路地基,并在第二道路地基内等间隔分布,第二道路地基底侧的水泥搅拌桩与第二道路地基底侧的预应力管桩交错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道路地基底侧同样设有水泥搅拌桩,该水泥搅拌桩对于第二道路地基作为额外承托的结构提高了第二道路地基的抗沉降能力,实际施工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可将少量预应力管桩与水泥搅拌桩进行替换,且保持交错设置,依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管为两个半圆柱的拼接管组成,所述承接管内设有圆盘形的加强钢板,承接管靠近桩帽的一侧与加强钢板形成容料腔,且承接管上设有与容料腔相通的导料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拼接管拆分时形成内部空腔,而加强钢板上的容料腔与导料槽相通,从而C25混凝土浇筑承接管时时可浸入容料腔内,提高了承接管在固定状态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承接管内设有两个关于承接管上下对称的加强钢板,两个加强钢板之间连接有若干管桩钢柱,管桩钢柱外包裹有螺旋筋箍,且两个加强钢板之间的承接管内芯填充C25混凝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承接管内若填实钢制材料则会造成整体重量非常之重,且成本较高,而承接管内先通过中空的结构实现移送和初步安装,再在施工点通过C25混凝土填实承接管的内腔,使用更加灵活,为了实现承接管本身的结构加强,承接管通过两个加强板以及管桩钢柱保持内部结构的稳定,另外通过螺旋筋箍限制了管桩钢柱被挤压后向外弯曲的趋势,从而预应力管桩的移送方便,结构强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拼接管之间通过若干紧固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6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冰、饱冰路段片块石型高速公路路基拓宽
- 下一篇:路基拓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