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井井口自动加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6055.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周艳;曹杰;张宁;候国栋;聂川;苏军;蒋兵伟;刘成华;吉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艳;曹杰;张宁;候国栋;聂川;苏军;蒋兵伟;刘成华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代理公司: |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6 | 代理人: | 靳建山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井口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油田采油用的机械设备,是一种抽油井井口自动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采油过程中,油稠结蜡井光杆承受负荷大、拉伸强度大、蜡卡光杆等现象易造成杆断、杆卡而导致洗井和作业频次的增加,不但影响了产量,而且大大消耗了作业成本,针对这一情况,现有技术是采用人工定期加药的方法实施人工降粘、防蜡,存在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高套压油井加药时间长,井口加药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能够大幅降低工人加药的劳动强度,井口加药成本低的一种抽油井井口自动加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抽油井井口自动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罐、混合器、缓冲罐和增压泵,加药罐连通混合器的进料管,混合器与加药罐之间设置计量泵,混合器的进料管还连通取水器,混合器和取水器之间设置取水泵,混合器的出料管连通储药罐,储药罐连通三通,三通的另外两开口分别连通单向阀和增压泵,三通和增压泵之间设置输出阀,增压泵连通储药罐。
具体的,计量泵和取水泵连接电子控制箱,电子控制箱连接放药控制阀和输出阀。
具体的,混合器包括混合外壳,进料管和下料管,进料管内设置变径口,外壳内设置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通过隔板分隔,隔板边缘设置孔,下混合腔内设置回渗漏管,回渗漏管上端与隔板连接,回渗漏管外壁设置阻隔叶片,回渗漏管下部开有孔,下料管上端口位于回渗漏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自动加药,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药剂混合均匀,清蜡、降粘、防腐、除垢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1 加药罐2 取水器3 计量泵4 取水泵5 混合器6 储药罐7 放药控制阀8 输出阀9 增压泵10 单向阀11 三通12 混合外壳13 进料管14 上混合腔15 阻隔叶片16 下混合腔17 回渗漏管18 下料管19 变径口20 电子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抽油井井口自动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罐1、混合器5、缓冲罐和增压泵9,加药罐1连通混合器5的进料管13,混合器5与加药罐1之间设置计量泵3,混合器5的进料管13还连通取水器2,混合器5和取水器2之间设置取水泵4,混合器5的出料管连通储药罐6,药剂和水经混合后进入储药罐6。
混合器5包括混合外壳12,进料管13和下料管18,进料管13内设置变径口19,外壳内设置上混合腔14和下混合腔16,上混合腔14和下混合腔16通过隔板分隔,隔板边缘设置孔,下混合腔16内设置回渗漏管17,回渗漏管17上端与隔板连接,回渗漏管17外壁设置阻隔叶片15,回渗漏管17下部开有孔,下料管18上端口位于回渗漏管17内。
储药罐6连通三通11,三通11的另外两开口分别连通单向阀10和增压泵9,单向阀10连通油井套管,三通11和增压泵9之间设置输出阀8,增压泵9连通储药罐6,当油井套管压力高于井口时,储药灌内配制的药液不能自流到套管内,此时关闭放药控制阀7,打开输出阀8,开动增压泵9就可向套管内灌注药剂。
计量泵3和取水泵4连接电子控制箱20,电子控制箱20连接放药控制阀7和输出阀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艳;曹杰;张宁;候国栋;聂川;苏军;蒋兵伟;刘成华,未经周艳;曹杰;张宁;候国栋;聂川;苏军;蒋兵伟;刘成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6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