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酰氯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5958.3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6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卢宇杰;何甫长;裴文;刘乘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C01B17/45 |
代理公司: |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72 | 代理人: | 杨嘉芳 |
地址: | 317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酰氯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品,具体为硫酰氯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硫酰氯,主要用作氯化剂或氯磺化剂,如芳香族化合物的氯化、羧酸的氯化及其他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氯化。也用于制造医药品、染料、表面活性剂等。也可用作药剂、有机氯化剂,及用于制造染料、橡胶等。也可用于处理羊毛织品。
硫酰氯的制备通过冰浴下加二氯亚砜,然后再滴加DMF作为催化剂,室温反应3小时,制得硫酰氯。
另外,硫酰氯的制备还采用氯化法,该法是将干燥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在催化剂存在下(二氧化硫和氯气混合物的流量一般采用0.12m3/h),于70-80℃温度下进行反应,生成的硫酰氯经常温冷却,制得硫酰氯成品。催化剂为活性炭或樟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硫酰氯的制备装置,以提高硫酰氯的转化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硫酰氯制备装置,根据物料走向依次包括位于管路上的缓冲罐、反应釜、接收罐以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所述反应釜直径与活性炭层的高度比值为1-2:1-3。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直径与活性炭层的高度比值为1:1。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直径为100-200mm,活性炭层的高度为10-30cm。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直径为100mm,活性炭层的高度为10cm。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罐位于反应釜底部,且通有冷却循环水,接收罐顶部连接有带冷却循环泵的冷凝器,冷凝器的顶部连接至吸收罐。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罐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电子秤。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特定的反应釜直径与活性炭层高度的比值,有效提高了反应产物的转化率。通过设置冷却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硫酰氯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缓冲罐;2-流量计;3-反应釜;3.1-反应釜温度表;3.2-反应釜压力表;4-活性炭层;5-接收罐;5.1-循环水进口;5.2-循环水出口;5.3-出料口;5.4-接收罐温度计;6-冷凝器;6.1-冷凝器温度计;7-冷却循环泵;8-吸收罐;8.1-吸收管路压力表;9-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整个硫酰氯制备装置按照物料走向依次包括:二氧化硫与氯气的进气管,位于管路上的缓冲罐1和流量计2,流量计2通过管路连接至反应釜3的顶部,反应釜3内侧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4,在反应釜3底外侧部通过管路连接至接收罐5,接收罐5设置有循环装置,其中循环水进口5.1位于下部,循环水出口5.2位于上部,接收罐5的顶部再通过管路连接至冷凝器6,该冷凝器6的循环冷却管路上设置有冷却循环泵7(85%乙醇冷却液下进上出)。接收罐5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5.3,对应出料口5.3下方设置有精确度为0.01kg的电子秤9,用于直接称量所得的硫酰氯产物重量。在冷凝器6的顶部通过管路连接在吸收罐8。
为了便于控制,在缓冲罐1的前后、反应釜3的出料管上、吸收罐8的进气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同时,为了随时掌握管路情况,在反应釜3的顶部处还设置有反应釜温度表3.1以及反应釜压力表3.2,在接收罐5的顶部也设置有接收罐温度计5.4,在冷凝器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冷凝器温度计6.1,在冷凝器6与吸收罐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吸收管路压力表8.1。
干燥的二氧化硫和氯气通过各自的进气管进入,到达缓冲罐1中混合,再经过流量计2,进入反应釜3,使二氧化硫和氯气在活性炭的作用下合成硫酰氯,再经冷凝器6冷却,液化为液体流入接收罐5内,从出料口5.3出来。未经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则进入吸收罐8内,形成吸收液。
为了选出最优组合,对不同的反应釜直径以及活性炭层的高度组合进行了比较(限定二氧化硫和氯气混合物流量为0.12m3/h,反应温度为70-80℃),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5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片式结构热冲压模具及其凸模和凹模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后横梁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