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探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5954.5 | 申请日: | 201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5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钱蜜;陈碧榭;张子晔;仇鑫凯;陆文浩;黄光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63/04 | 分类号: | B62D63/04;B25J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郑云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探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探测机器人是一类替代人类完成探索和勘测任务的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来完成高危或高难的工作任务,其中探测机器人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完成高危和高难环境下的工作,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受地形影响容易发生侧翻,一旦机器人侧翻,则无法完成勘探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受地形影响容易发生侧翻,一旦机器人侧翻,则无法完成勘探任务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探测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测机器人,包括底盘及设置在底盘下方的滚轮,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的底面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凸缘,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方向与转轴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凸缘与弹簧腔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与凸缘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所述凸缘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插柱,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插柱相对应的插孔,插柱插设在插孔中,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底盘,所述转轴的下端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
所述转轴的上端侧面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端端部固定有铁板,所述滑套上固定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铁板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方向与支撑杆的弹力方向一致;
所述插柱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触点,所述插孔的孔底固定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时,电磁铁通电。
优选地,所述转轴与轴孔之间设置有若干轴承。
由于机器人在非探测状态下,电磁铁失电,第二弹簧失去电磁铁的吸附会从压缩状态恢复原状,进一步地,所述滑套上设置有锁定螺钉,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锁定螺钉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锁定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机器人非使用状态下,通过锁定螺母将支撑杆锁定在滑套上,防止支撑杆向外伸出,减少机器人的体积,便于存储;当机器人使用时,将锁定螺母从支撑杆上旋开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探测机器人在其侧翻过程中自动将支撑杆偏转至机器人侧翻所在侧,并由支撑杆提供一个弹力冲击,使得底盘复位,从而将机器人扶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探测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探测机器人中转轴上凸缘及插柱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探测机器人侧翻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盘,1-1、弹簧腔,1-2、插孔,2、滚轮,3、转轴,3-1、凸缘,3-2、插柱,4、第一弹簧,5、端面轴承,6、限位螺母,7、滑套,8、支撑杆,8-1、铁板,9、电磁铁,10、第二弹簧,11、第一触点,12、第二触点,13、轴承,14、锁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探测机器人,包括底盘1及设置在底盘1下方的滚轮2,底盘1的四侧均设置有用于探测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底盘1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弹簧腔1-1,弹簧腔1-1的底面开设有轴孔,轴孔内插设有转轴3,转轴3上固定有凸缘3-1,转轴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弹力方向与转轴3的轴线方向一致,第一弹簧4位于凸缘3-1与弹簧腔1-1的底面之间,第一弹簧4与凸缘3-1之间设置有端面轴承5,凸缘3-1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插柱3-2,底盘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与插柱3-2相对应的插孔1-2,插柱3-2插设在插孔1-2中,转轴3的下端穿过底盘1,转轴3的下端端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6,限位螺母6可防止转轴3脱离底盘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5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移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单腔拉伸弹簧的金属弹片冲切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