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5822.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3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利;邓景山;黄云龙;李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一体化 治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臭水体的治理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沟渠、湖泊和其他景观水体因水体中藻类和细菌的新陈代谢以及人类向水体中过度排放污染物引起严重的水体污染,从而使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我们将该水体成为黑臭水体,由于黑臭水体分布广泛,涵盖范围比较大,且其治理技术不够完善,效果欠佳,尤其对于湖泊、沟渠等面积大、且没有活水水源,水流静止的黑臭水体其治理难度更大,且适用于城市污水的治理设备结构复杂,无法应用于户外的黑臭水体的治理,而目前黑臭水体的治理装置通常采用的是在黑臭水体内整体铺设曝气管路,通过持续不断的向黑臭水体中通入氧气,来达到降解黑臭水体的目的,然而采用该方法,氧气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且治理效果一般,远远不能达到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治理效果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黑臭水体的一体化治理装置,包括设置于黑臭水体中的若干个治理单元,相邻治理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区,所述治理单元包括好氧区、缺氧区,设置于好氧区和缺氧区之间的第二过渡区以及提供氧气的气源,所述好氧区的黑臭水体中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空气管路、第一生态基系统和至少2个第一溶氧监测装置,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若干第一空气释放器,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源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空气释放器的出气口竖直向上,所述第一生态基系统包括第一生态基浮子,悬挂于所述第一生态基浮子下方的若干第一生态基,所述第一生态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一生态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绳绑定于所述第一空气管路上,所述缺氧区的黑臭水体中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二生态基系统和至少2个第二溶氧监测装置,所述第二生态基系统包括第二生态基浮子,悬挂于所述第二生态基浮子下方的若干第二生态基,所述第二生态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生态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绳绑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第二过渡区和缺氧区的面积比为10~40:2~4:4~10;所述第二过渡区与所述第一过渡区的面积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第二过渡区和缺氧区沿黑臭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治理单元还包括活水装置,所述活水装置包括活水管道,和设置于所述活水管道上的转流泵;所述活水管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缺氧区的黑臭水体中,并延伸至所述缺氧区的黑臭水体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好氧区的黑臭水体中,并延伸至所述好氧区的黑臭水体的上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的口端朝向缺氧区的方向。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为锥形罩,上端细下端粗;所述出水口为倒锥形管,下端细,上端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杆为管状,从而形成第二空气管路,所述第二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若干第二空气释放器;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源通过第二氧气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空气释放器的出气口竖直向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源生园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5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