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用内模台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203788.5 | 申请日: | 2017-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8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 发明(设计)人: | 于松平;李安慧;夏仙桃;杨波;蒋平文;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 地址: | 418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施工 用内模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用内模台车。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又名共同沟、共同管道和综合管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由于其可消除城市“拉链路”,使地下管线安全运营,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我国在2015年前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很少,现浇综合管廊施工均采用满堂支架加木模或小钢模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混凝土成型效果差、施工精度得不到保证;施工过程中操作空间受限、模板与支架的搭拆过程长、工人劳动强大、施工成本高、效率低;且由于模板刚度小,需在内外模板之间穿设对拉杆,对于防水要求高的管廊来说无疑增加了渗漏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好、施工效率高的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用台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用内模台车,包括模板、模板支撑体系、走行系统和液压系统。所述模板包括两侧模和铰接于两侧模上端的第一和第二转角模,两转角模对接围成综合管廊的顶部形状。
所述第一转角模和第二转角模的对接端为匹配的斜切口。
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支架、连接于支架和模板之间的若干螺旋撑杆、连接于支架下端的底部支撑件,支架为箱形或门式结构,螺旋撑杆分别连接于支架的侧壁和上端分别支撑侧模和第一、第二转角模。
所述支架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横移装置,横移装置包括横移梁和反力滑架,反力滑架连接于支架上,内部设置有旋转方向垂直于所述侧模的导向滚轮,横移梁垂直于侧模布置,其一端与侧模连接,另一端插入反力滑架内导向滚轮的底部。
所述支架通过底部支撑件支撑于轨道或底板混凝土面上,支撑件的高度可调。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站及其控制的转角收模油缸、横移油缸和顶升油缸,转角收模油缸分别连接于所述侧模和第一、第二转角模之间,横移油缸与所述横移梁平行布置,横移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侧模和支架连接,顶升油缸连接于支架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模板由两侧模和两转角模围成,没有单独的顶模,采用大块模板拼装,模板拼缝少;另外通过在模板与支架之间设置螺旋撑杆,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无需再穿设对拉杆,使混凝土表面成型质量好;通过液压系统的设置,使台车可实现全自动脱模和立模,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走行系统的设置使台车实现自动走行,整个使用过程模板无需拆装,使台车使用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收模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浇综合管廊一般分两次浇筑成型,第一次浇筑管廊底板混凝土,第二次再浇筑侧墙及顶板混凝土。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以后即可安装内模台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用内模台车,包括模板1、支架2、横移装置3、螺旋撑杆4、底部支撑件5、液压系统6和走行系统7。
支架2、连接于支架2和模板之1间的若干螺旋撑杆4、连接于支架下端的底部支撑件5形成模板支撑体系。
模板1包括台车两侧的侧模11和铰接于侧模顶部的第一转角模12和第二转角模13,第一转角模12和第二转角模13的对接端为匹配的斜切口,两转角模对接围成综合管廊的顶部形状。第一转角模12和第二转角模13对接后通过螺栓连接紧固。两转角模之间通过斜切口对接可保证第一转角模12转动脱模时不受第二转角模13的干涉。
支架2为箱形或门式结构,本实施例的支架采用门式结构。支架2通过底部支撑件5支撑于轨道8或底板混凝土面上。底部支撑件5可采用千斤顶或其他可调高度的支撑件,本实施例采用千斤顶作为底部支撑件。螺旋撑杆4分别连接于支架2的侧壁和上端分别支撑侧模和第一、第二转角模。
横移装置3有两套,对称连接于支架2的顶部。每套横移装置3包括横移梁31和反力滑架32,反力滑架32固定于支架2的顶部,内部设置有导向滚轮321。横移梁31垂直于侧模11布置,其一端与侧模11连接,另一端插入反力滑架32内导向滚轮的底部。
支架2与第一转角模12之间、支架2与第二转角模13之间、支架2与侧模11之间均安装有螺旋撑杆4,用于保证模板1的外形尺寸,同时将模板1所受的力传递至支架2上,因此台车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无需再设置对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管廊
- 下一篇:装配式铺盖板的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