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NG多功能控制阀组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738.7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2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刘斌;陆盛;艾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欧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4 | 分类号: | F17C13/04;F17C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53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ng 多功能 控制 阀组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设备领域的控制盘,具体涉及一种集加气柱、顺序控制盘和放散功能于一体的CNG多功能控制阀组柜。
背景技术
现有加气站采用单一的点对点充装模式,即一台压缩机对一台加气柱,充气速度慢、充气效率低;无法根据充气需求灵活调节压缩机对不同的加气柱供气,压缩机设备利用率低;同时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标站给汽车加气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拟提供一种CNG多功能控制阀组柜,改变原来单一的点对点(即一台压缩机对一台加气柱)的充装模式,集中整合多台压缩机输出的高压气体,可以灵活对所需站点(加气柱)进行调节,提高压缩机设备利用率、加快充气速度,实现母站功能;另外集顺序控制盘和安全放散功能为一体,气流分配功能和设施安全性兼顾,同时满足标站给汽车加气。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CNG多功能控制阀组柜,包括第一压缩机来气、第二压缩机来气、第三压缩机来气、第一加气柱、第二加气柱、第三加气柱、放空管线、汇流管,以及由直充管线、高压顺序充气管线、中压顺序充气管线、低压顺序充气管线构成的顺序控制盘;所述第一压缩机来气、第二压缩机来气、第三压缩机来气均分成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三条第一支路分别为各自对应的第一加气柱、第二加气柱、第三加气柱直接供气;三条所述第二支路分别连接至汇流管的三个进气端,所述汇流管共有五个出气端,其中三个出气端分别通过三条与第一支路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三支路为第一加气柱、第二加气柱、第三加气柱供气;所述汇流管的第四个出气端为顺序控制盘供气,汇流管的最后一个出气端与放空管线相连;每条第一支路、每条第二支路、每条第三支路上均设置有球阀。
该CNG多功能控制阀组柜的各个压缩机来气既可分别为各自对应的加气柱供气,又可以利用汇流管方便地对任一个加气柱增加流量,提高充气速度,还可以利用汇流管和多个压缩机启动,实现增加控制盘的流量;汇流管的最后一个出气端与放空管线相连,每条第一支路、每条第二支路、每条第三支路上均设置有球阀,即方便流量调节控制,也便于不停气检修,设计实用,灵活性好。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放空管线上设置有两个球阀和一个安全阀,其中一个球阀与安全阀串联后再与另外一个球阀并联,可以做到超限安全泄压又可手动直接泄压,确保设施和操作安全性。
进一步,还包括第四压缩机来气,直接与汇流管的第四个进气端相连,增设第四压缩机来气,当由第一压缩机来气、第二压缩机来气、第三压缩机来气分别通过管路为各自对应的第一加气柱、第二加气柱、第三加气柱直接供气时,关闭第二支路、第三支路上的球阀,让第四压缩机来气直接为顺序控制盘供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第一压缩机来气、第二压缩机来气、第三压缩机来气分别通过管路为各自对应的第一加气柱、第二加气柱、第三加气柱直接供气,保留了原来的点对点充装模式;在此基础上,增加汇流管,当其中一个压缩机来气无法供气或供气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通过其它压缩机来气供气或者通过多个压缩机来气同时供气以提高充气效率;将顺序控制盘、放空管与加气柱集成在一起,同时满足标站给汽车加气的需求,集成程度高,功能完善,是未来加气站气流分配的主流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CNG多功能控制阀组柜,主要由第一压缩机来气1、第二压缩机来气 2、第三压缩机来气3、第一加气柱5、第二加气柱6、第三加气柱7、直充管线8、高压顺序充气管线9、中压顺序充气管线10、低压顺序充气管线11、放空管线12、汇流管13组成。
直充管线8、高压顺序充气管线9、中压顺序充气管线10、低压顺序充气管线11构成顺序控制盘,与传统的顺序控制盘一致。
第一压缩机来气1、第二压缩机来气2、第三压缩机来气3均分成第一支路a和第二支路b。三条第一支路a分别为各自对应的第一加气柱5、第二加气柱6、第三加气柱7直接供气,即第一压缩机来气1为第一加气柱5直接供气,第二压缩机来气2为第二加气柱6 直接供气,第三压缩机来气3为第三加气柱7直接供气,这与传统的点对点充装模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欧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欧金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