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芯部防油结构、芯部组件及车载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681.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戴四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6 | 分类号: | H01H13/06;H01H1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3636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芯部防油 结构 组件 车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尤其是车载开关技术。
背景技术
车载开关一般是采用弹性体结构与塑料壳体的配合来实现运动。在变速器装置中,车载开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车载开关的工作性能对于变速器及车辆能够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车载开关需要在复杂的情况下工作:在高温时,变速箱温度可达130℃以上,而在某些情况下,温度在零下40℃左右,极端温度下,开关能否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行驶;其次,变速箱里的油在高温时会产生油压;再者,开关的工作电流范围大,倒挡开关电流大,空挡开关电流小;最后,车辆的振动较大。也就是说车载开关所处环境的温度因素、电气因素和机械因素使得其稳定工作的难度非常大。
申请人研究后发现,开关芯部的橡胶密封结构由于受到来自大弹簧频繁往复的压力,其容易疲劳破坏或失效,特别是当变速箱温度很高的时候,橡胶密封件更容易损坏。现有密封结构容易从侧面漏油。此研究分析过程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详细说明。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开关芯部防油结构,并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芯部防油结构的开关芯部组件,以及一种具有上述开关芯部防油结构的车载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开关芯部防油结构,包括:
密封橡胶件,其中部开有通孔,沿该通孔的周向具有管状加厚区;
接触头,具有密封端面和杆部,所述杆部穿过通孔并与密封垫片连接。
所述密封端面与密封橡胶件之间形成第一密封部,所述杆部与密封橡胶件之间形成第二密封部,所述密封垫片与密封橡胶件之间形成第三密封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片与密封橡胶件之间设置有弹片。所述接触头为金属质触头、复合材料质触头或塑料质触头。所述密封端面的直径不大于管状加厚区的外径。所述橡胶密封件设置有与开关壳体形状适配的增厚部、凸起部或弯折部。所述杆部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形成过盈配合。
一种开关芯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开关芯部防油结构。一种车载开 关,包括该开关芯部组件。
一种车载开关,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开关芯部防油结构。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接触头,大弹簧的作用力作用于接触头上,而非直接作用于橡胶密封件上,避免了橡胶密封件的直接受力,能够延长橡胶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接触头与橡胶密封件之间形成三个密封部,在技术上能够满足密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开关芯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两种车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对现有车载开关技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申请人发现,车载开关芯部组件中的橡胶密封件比较容易损坏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压力弹簧带动伸缩杆(活动杆)反复击打接触橡胶密封件,因此其疲劳/破裂/失效的速度更快;同时,考虑到车载开关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在高温下,橡胶密封件老化/疲劳的速度更快。
例如,现有技术1公开了一种橡胶密封结构,其主要包括整片结构的橡胶密封件、活动压块、动触片、复位弹簧和金属壳体等。活动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于橡胶密封件抵接。现有技术2采用橡胶密封件与带凹槽的塑料密封件配合。在采用整片式的橡胶密封件中,活动块直接作用于橡胶密封件上,通过该橡胶密封件将力传递至动触片组件,推动动触片的移动,从而实现开关。在这类技术方案中,由于橡胶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变形量,该变形量会影响到开关行程参数,尤其是环境温度特别高时,较大的变形量会使开关动作点尺寸不稳定,公差较大。在第二类技术方案中,通过橡胶密封件的弹性收紧于塑料件的凹槽内。由于橡胶密封件长期保持非常大扩张状态,随时工作时间的延长,橡胶密封件弹性减弱,导致开关进油。同时,由于变速箱的温度可能会很高,存在一定的油压,当橡胶密封件弹性减弱时,油也会进入开关内部。
从上述方案看,现有的各种方案均没有能够解决橡胶在长期击打和高温的工作环境中,比较容易破裂或损坏,导致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聚安美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JN金色系列减速机用限扭矩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测量轴向负载的线性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