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顶置散热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430.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叶明;卫琴;杜守超;贾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61;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5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散热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顶置散热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类型电动汽车散热器的正在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上装载有电池组的主要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
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其优异的功率输出特性和长寿命等优点,目前在电动汽车电池包中得到良好应用。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对温度变化较敏感,特别是车辆上运用的大容量、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当车辆在不同行驶状况下运行时,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加上时间累积以及空间影响会产生不均匀热量聚集。由于电池体的密集摆放,中间区域必然热量聚集较多,边缘区域较少,增加了电池包中各单体之间的温度不均衡,加剧各电池模块、单体内阻和容量不一致性。如果长时间积累,会造成部分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进而影响电池的寿命与性能,并造成安全隐患。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必须对其进行散热处理。当前水冷是很好的发展趋势。
目前采用的电池散热器均是安装在客车底盘侧边或者整车前部。但是随着国家新标准要求对车内行李舱的高度的限制以及对电池容量加大的要求,迫使底盘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散热器安装。因此设计开发了电池顶置散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顶置散热器总成,通过采用顶置散热器,水箱散热器安装总成可以多个方向调节,在进出水口总成上设有传感器,可以有效的检测控制水温高低,解决了现有的安装在客车底盘侧边或者整车前部的电池散热器占用空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顶置散热器总成,包括固定链座、散热盘、护风罩和风扇;所述固定链座固定在散热盘的四周;所述护风罩固定在散热盘的一端口;其中,所述护风罩底面开有风扇口;所述护风罩端口设有固定板;其中,所述固定板上均布开有腰形孔;所述风扇固定在护风罩上的风扇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链座包括第一链板和第二链板;所述第一链板一端与第二链板一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链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链板一表面开有调节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盘包括散热器芯体和框架;所述散热器芯体一侧设有进水口和排气口;所述散热器芯体另一侧设有排污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均设有传感器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顶置散热器用的空间相对较小,水箱散热器安装总成可以多个方向调节,具有安装方便,调节灵活。另外,进出水口总成上设有传感器,可以有效的检测控制水温高低,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顶置散热器总成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护风罩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散热盘的结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结构侧视图;
图7为固定链座的结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4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