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浇注系统及履带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3002.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0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曦岳;刘晓红;杨洪涛;张明杰;郑全;魏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61706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铲 履带 消失 模具 组件 浇注 系统 车辆 | ||
1.一种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包括:
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凹腔(11),所述凹腔(11)的中部设置有加强壁(111),且所述凹腔(11)内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立筋(112);和
盖板(2),所述盖板(2)能够密封盖合所述凹腔(11),所述加强壁(111)和所述立筋(112)能够接触所述盖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筋(112)相对所述加强壁(111)的中间横截面对称分布,且多个所述立筋(112)相对所述加强壁(111)的中间纵截面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筋(112)的形状为柱形,该柱形的所述立筋(112)包括半圆柱筋(1121)和圆柱筋(1122),所述半圆柱筋(1121)设置在所述加强壁(111)以及与所述加强壁(111)相对的所述凹腔(11)的第一侧壁(113)和第二侧壁(114)上,所述圆柱筋(1122)位于所述加强壁(111)和所述第一侧壁(113)之间以及所述加强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3)和所述第二侧壁(114)的靠近所述盖板(2)的边缘部分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盖板(2)的凹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11)用于容纳干砂。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第一销耳(12)、第二销耳(13)和拨叉(14),所述第一销耳(12)和所述第二销耳(13)分别位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沿所述加强壁(11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拨叉(14)位于所述模具主体(1)的顶部。
7.一种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铲履带板消失模模具组件(10),至少两个所述模具组件(10)底部相对地放置,且所述第一销耳(12)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销耳(13)的位置;
浇道(20),所述浇道(20)靠近所述第二销耳(13)并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模具组件(10)的底部相连;和
冒口(30),所述冒口(30)靠近所述第一销耳(12)设置在所述拨叉(1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20)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浇道(201),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浇道(201)沿水平方向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模具组件(10)的底部相连;
第二浇道(202),所述第二浇道(202)沿水平方向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浇道(201)均相连;和
直浇道(203),所述直浇道(203)沿着竖直方向与所述第二浇道(202)垂直相连,所述直浇道(203)用于安装浇口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浇道(201)包括:
分浇道(2011),所述分浇道(20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浇道(2011)彼此平行且分别在对应于所述第一侧壁(113)、所述加强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4)三者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与所述盖板(2)相连;和
主浇道(2012),所述主浇道(2012)与多个所述分浇道(2011)均相连,所述第二浇道(202)与所述主浇道(2012)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浇道(2011)和所述主浇道(201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且所述分浇道(2011)的横截面比所述主浇道(2012)的横截面小;和/或,所述第二浇道(20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直浇道(203)的横截面为圆形。
11.一种履带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组件和/或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浇注系统制造的履带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30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自动制动用增压蓄能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制动性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