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2845.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梁丙臣;马帅;史宏达;潘新颖;刘臻;王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E02B15/1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堰式围油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海面溢油封锁并有效回收的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面积广阔,海底石油等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海运事业、海底原油勘采业和海底原油输送等事业的发展,海洋中的溢油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漏油事故不仅会对经济方面造成重大的损失,而且还会对漏油事故附近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科学有效地拦截并回收漏油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主要采用围油栏来防止浮油大面积扩散,固体浮子式围油栏和充气式围油栏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两种围油栏,单个围油栏主要由浮体﹑裙体﹑张力带﹑配重等部分组成。传统围油栏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拦截溢油、防止溢油扩散,而不具有溢油回收功能,在离岸较远的海区在风和流的作用下,围油栏的稳定性较差,围而不收必然会导致围油栏的功能性失效。也有与撇油器进行结合的新式围油栏,但均需其他动力系统供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溢油,还兼具溢油回收功能,且利用海流实现自供电,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其特征在于,由多节围油栏组装而成,每节围油栏包括:浮体﹑裙体和用来回收浮油的堰式撇油器、利用海流进行发电的动力系统;所述的浮体为长条形中空腔体,所述裙体设置在浮体的下方且与浮体的长度一致;所述堰式撇油器设置在浮体的中间部位;在所述浮体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接头;
所述的堰式撇油器包括堰板、吸油管、吸油泵、集油箱及排水泵,在所述浮体的一侧开设吸油口,在吸油口上设置所述堰板,所述吸油管的一端靠近堰板,吸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油泵的入口连通,吸油泵的出口与所述集油箱连通,所述集油箱横贯所述浮体,所述排水泵设置在所述浮体的底部;
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发电机舱、发电机舱内的发电机、主轴、叶轮、输电管线和蓄电池,所述发电机舱固定于所述堰式撇油器下方裙体的下部,所述叶轮通过所述主轴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发电机通过所述输电管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裙体的下面连接有若干根钢缆的一端,所述钢缆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海床底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体的迎流面前端设置有张力带。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电管线设在裙体中,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浮体内部,输电管线的上端引入浮体并与蓄电池连接,输电管线的下端与发电机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水泵的出水口设置在浮体底部与裙体的连接处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溢油防止其扩散,还兼具溢油回收功能,且配置的动力系统可以利用海流实现自供电,实现全天候可持续的绿色发电,为所述围油栏提供动力支持,同时构成配重。可广泛地适用于湖岸或近海及远海拦截回收溢油,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浮体﹑2-裙体、3-堰式撇油器、3.1-吸油口、3.2-堰板、3.3-吸油管、3.4-吸油泵、3.5-集油箱、3.6-排水泵、4-动力系统、4.1-主轴、4.2-叶轮、4.3-发电机舱、4.4-输电管线、4.5-蓄电池、5-接头、6-钢缆、7-张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堰式围油栏的实施例,由多节围油栏组装而成,每节围油栏包括:浮体1﹑裙体2和用来回收浮油的堰式撇油器3、利用海流进行发电的动力系统4以及接头5。上述浮体1为长条形中空腔体,所述裙体2设置在浮体1的下方且与浮体1的长度一致;所述堰式撇油器3设置在浮体1的中间部位。在所述浮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接头5,接头5用于横向连接各节围油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2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截污除淤链网
- 下一篇:一种河道清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