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2337.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贤军 |
主分类号: | B62D33/02 | 分类号: | B62D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125100 辽宁省葫***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货车 栏板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具体说,涉及一种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机动车结构术语》记录载货汽车可以分为以下八类:
厢式货车: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厢体且与驾驶室各自独立的载货汽车。
封闭货车: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厢体且与驾驶室联成一体,车身结构为一厢式载货汽车。
罐式货车:载货部位的结构为封闭罐体的载货汽车。
平板货车:载货部位的地板为平板结构且无栏板的载货汽车。
集装厢车:载货部位为框架结构且无地板,专门运输集装厢的载货汽车。
自卸货车:载货部位具有自动倾卸装置的载货汽车。
特殊结构货车:载货部位为特殊结构,专门运输特定物品的载货汽车。如:运输小轿车的双层结构载货汽车,运输活禽畜的多层结构载货汽车。
但是现在的厢式货车的栏板往往较低,如果承载重量轻、体积大的货物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货物遗失或者散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能够增大栏板的防护范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的遗失或者散落。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包括上卡槽、下卡槽、斜支撑伸缩杆、折叠支撑杆、折叠护栏;折叠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转轴,其两端通过端部连接销分别与上卡槽、下卡槽的相连接;两个折叠支撑杆分别位于上卡槽、下卡槽的端部位置;折叠护栏的上部连接在上卡槽内,折叠护栏位于两个折叠支撑杆之间;斜支撑伸缩杆的顶部通过伸缩杆转轴连接在上卡槽内;下卡槽的槽底部开有伸缩杆安装孔。
进一步:同一个上卡槽的两个折叠护栏相互错开,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进一步:上卡槽和下卡槽的槽底部设置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内设置有连接螺丝。
进一步:折叠护栏的包括护栏槽、连接杆、护栏销轴,连接杆设置在两个护栏槽之间,连接杆的两个端部通过护栏销轴连接两个护栏槽。
进一步:护栏槽选用U型槽钢,护栏销轴的两端连接在U型槽钢的侧壁上。
进一步:折叠支撑杆包括端部连接销、转轴、支撑杆体、支撑槽;支撑槽与支撑杆体通过转轴相连接,转轴位于支撑槽的端部内侧;两个端部连接销分别设置在支撑槽、支撑杆体的外侧端部。
进一步:支撑槽通过端部连接销连接在上卡槽的侧壁上,支撑杆体通过端部连接销连接在下卡槽的侧壁上。
进一步:斜支撑伸缩杆包括斜支撑连接杆、连接管、支撑杆;斜支撑连接杆、支撑杆的一个端部与连接管相螺接;斜支撑连接杆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斜支伸缩杆转轴,支撑杆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支撑端头。
进一步:斜支伸缩杆转轴连接在上卡槽的侧壁上。
进一步:上卡槽和下卡槽选用U型槽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大栏板的防护范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货物的遗失或者散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与栏板的有效连接,在使用时升起,不使用时下降,可以有效满足载货汽车的各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护栏的折叠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卡槽、下卡槽与折叠支撑杆的连接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斜支撑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示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升降式货车栏板护栏的结构包括:上卡槽1、下卡槽2、斜支撑伸缩杆3、折叠支撑杆4、折叠护栏5;折叠支撑杆4的中部设置有转轴42,其两端通过端部连接销41分别与上卡槽1、下卡槽2的相连接,两个折叠支撑杆4分别位于上卡槽1、下卡槽2的端部位置;折叠护栏5的上部连接在上卡槽1内,折叠护栏5位于两个折叠支撑杆4之间;斜支撑伸缩杆3的顶部通过伸缩杆转轴31连接在上卡槽1的槽底部;下卡槽2的槽底部开有伸缩杆安装孔,当折叠护栏5升起展开后,斜支撑伸缩杆3的端部安装在伸缩杆安装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贤军,未经杨贤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2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