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2119.6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7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亮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0 | 代理人: | 陈兴强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光 手电筒 应急灯 二合一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强光手电筒及强光应急灯的壳体,其传统做法是用车床人工或者自动加工。这种加工方式需耗费极大的时间及人工成本,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材料损失严重。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材料损耗。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上模面,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模面,所述上模面和下模面共同构成筒体部以及连接在筒体部后端面并与筒体部相连通的环形把手部,所述筒体部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锻坯挤出孔,所述筒体部的后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筒体部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面上的立面,所述筒体部的顶部和底部各设置有一条形凹槽,所述立面与所述条形凹槽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两所述条形凹槽的后端相互连通,并且两所述条形凹槽的前端延伸至所述锻坯挤出孔处。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筒体部顶部的条形凹槽的后端设置有一矩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部前后两端的壁厚大于该筒体部中间部位的壁厚。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沉头孔,所述筒体部的后端及把手部的各分别与所述第一沉头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沉头孔,所述第二沉头孔分布在所述锻坯挤出孔周围,所述第二沉头孔与所述筒体部的前端面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极大的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材料损失,并且一次成型,次品少,瑕疵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去除上模中间部分后的前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去除上模中间部分后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去除下模中间部分后的后视图;
图6是根据图5所示的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去除下模中间部分后的侧视图。
图中:
1、上模;2、下模;3、锻坯挤出孔;4、出气孔;5、把手部;6、条形凹槽;7、立面;8、矩形凹槽;9、第一沉头孔;10、第二沉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强光手电筒和强光应急灯二合一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上模面,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下模面,所述上模面和下模面共同构成筒体部以及连接在筒体部后端面并与筒体部相连通的环形把手部5,所述筒体部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锻坯挤出孔3,所述筒体部的后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出气孔4,所述筒体部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面上的立面7,所述筒体部的顶部和底部各设置有一条形凹槽6,所述立面7与所述条形凹槽6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两所述条形凹槽6的后端相互连通,并且两所述条形凹槽6的前端延伸至所述锻坯挤出孔3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筒体部顶部的条形凹槽6的后端设置有一矩形凹槽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筒体部前后两端的壁厚大于该筒体部中间部位的壁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沉头孔9,所述筒体部的后端及把手部5的各分别与所述第一沉头孔9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亮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亮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2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