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1978.3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6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关炽尧;林朗;程坤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30 | 分类号: | C21D1/30;C21D9/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退火炉。
背景技术
铜线材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内应力,外部表现为铜线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内应力和恢复铜线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通常就是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目前国内用于铜线生产的退火装置的温度均匀性较差,导致铜线伸长率不稳定,退火效果差,同时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退火炉,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节能退火炉,包括支架、箱体、铜线导管、加热组件、保温元件和冷却水池,箱体固定于支架上侧并由支架支撑,铜线导管并列设置为多根并贯穿箱体,铜线导管的一端伸入冷却水池内,加热组件与箱体固定连接并可对铜线导管进行加热,保温元件固定于箱体内侧。由此,通过在箱体内侧设置保温元件,可使箱体内铜线导管的温度保持均匀和稳定,使穿过铜线导管的铜线能够达到更好的退火效果和稳定的伸长率,同时使箱体的热量不易散失,可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和铜线导管均倾斜设置,铜线导管的下端伸入冷却水池内。由此,经过拉制工序铜线从铜线导管的上端穿入并从铜线导管的下端穿出进入冷却水池内,加热入冷却水池内的水产生水蒸汽进入到铜线导管以排出铜线导管内的空气,从而也排走了导管内的氧气,使得加热的高温铜线不发生氧化反应,提高成品的质量,同时也利用了余热,也起到节能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元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耐火硅酸钙板层和保温棉层,铜线导管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耐火硅酸钙板层和保温棉层。由此,设置耐火硅酸钙板层和保温棉层可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使箱体内部的温度均匀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棉层靠近铜线导管一侧并与铜线导管之间留有间隙。由此,留有间隙可降低传热效率,增强保温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元件还包括耐火砖,耐火砖设置于箱体的下部。由此,可对箱体内的其它部件起到支撑和隔热的作用,同时可增强箱体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的长度设置为800~850cm,耐火硅酸钙板层和保温棉层的总厚度为20~25cm。由此,通过特定的参数设置,可有效提高箱体内温度的均匀性,使铜线伸长率达到12%-25%左右,改善了稳定性和柔软性,使铜线的质量大大优于现有的生产工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棒、导热钢板、温控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导热钢板的一侧贴合于铜线导管的外侧,导热钢板的另一侧与电加热棒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箱体内并与温控元件电性连接,温控元件与电加热棒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加热棒、温控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均匀设置为多组,以分别控制箱体内各部分的温度以保持其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加热组件以使铜线导管保持恒定的温度,并在箱体的内壁设置保温元件使箱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失,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铜线伸长率、保持铜线品质稳定的效果。同时,通过利用铜线的余热加热冷却水以形成蒸气进入到铜线导管以保护铜线在高温退火过程中不会被氧化,进一步提高铜线品质、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节能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节能退火炉的部分箱体及其内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节能退火炉的箱体部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能退火炉。
参照图1~图3,节能退火炉包括支架1、箱体2、铜线导管3、加热组件4、保温元件5和冷却水池6。箱体2采用钢板制作成方形的腔体结构,箱体2固定于支架1上侧并由支架1支撑。铜线导管3并列设置为多根并贯穿箱体2,箱体2和铜线导管3均倾斜设置,铜线导管3的下端伸入冷却水池6内并浸入到冷却水池6的冷却水内。加热组件4与箱体2固定连接并可对铜线导管3进行加热,保温元件5固定于箱体内侧。
保温元件5包括并列设置的耐火硅酸钙板层51和保温棉层52,铜线导管3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耐火硅酸钙板层51和保温棉层52。保温棉层52靠近铜线导管3一侧并与铜线导管3和加热组件4之间留有间隙。箱体2上侧壁的下侧固定连接耐火硅酸钙板层51,耐火硅酸钙板层51的下侧连接保温棉层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1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转炉的前水套密封活动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深度卡尺感应加热装置